字词 | 恤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恤刑 中国古代刑法思想。 《尚书·舜典》曰:“惟刑之恤战。”本意为体恤、怜悯。后世封建统治者引申为刑平科简、律条公允、轻刑省罚、用刑谨慎、怜老惜幼等。汉高祖初入关时以秦法苛密而尽数除之,与民约法三章。 汉文景二帝除肉刑,光武帝颁发弛刑令,如此等等皆本恤刑之义。唐代立法亦本此义。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云:“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而作数种条。”“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自汉至明清,为除抑冤滥,在诉讼程序上设立了许多规定以慎用刑杀。 历代在减免刑事责任上也多有规定,以标榜恤刑。战国时的《法经》已有之,汉代矜老怜幼更为明确。唐朝已发展成比较完备的制度。 《唐律疏议·名例》曰:“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刑,不加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