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性善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性善论

孟子提出并倡导的人性理论。

中国哲学史上以善恶论性,始于孟子。他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人的天赋。

善性亦即良心,包括仁、义、礼、智的萌芽。

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扩充人的善端要做到:
❶ “寡欲”。这可以摈除外物引诱,使内心善端得以保存和发展。
❷ “反求诸己”。

凡事向自己内部下功夫,不断反省自己。
❸ “集义”。

将正义道德的行为集聚起来。即养“浩然之气”。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他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政治领域,提出了仁政学说。倡导“保民”、“养民”、“教民”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性善论涉及伦理学上一系列根本问题,孟子通过这一理论,强调尊重人、理解人,也有一定意义。但其理论基础是抽象人性论,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他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孟子·滕文公上》)。“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孟子·梁葱王上》)。将仁义规定为一种父子、君臣的封建等级关系,说明抽象人性论也还是有阶级内容的。性善论对以后的人性学说影响很大,构成了宋明理学的人性学说基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