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昭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昭寺 位于西藏拉萨市的中心。建于唐代(7世纪)。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文成公主信仰佛教,在西藏提倡佛教,并建造了大昭寺。后历代都进行过修建。全寺有铜质鎏金,高4层楼阁5座,殿堂几十间。正殿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像。配殿中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及壁画。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唐与吐蕃(西藏)共建的“唐蕃会盟碑”就立于大昭寺门前。这是汉、藏两族团结友谊的历史见证。现大昭寺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大招寺 > 大昭寺 大昭寺 dàzhāosì 同“大招寺”。 大昭寺藏族寺庙建筑,藏语称“觉康”,意为释迦牟尼佛殿。在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后世多次维修扩建。有高4层的铜质镏金楼阁5座、殿堂数十间。正殿供奉文成公主由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佛像。两侧配殿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塑像和佛像。四周走廊和殿堂内布满壁画。寺内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等古迹。寺庙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并吸收了印度和尼泊尔的建筑艺术特色。殿宇坐东向西,上覆金顶梵轮,光辉壮观,正殿中有大柱20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及天鹅、象等鸟兽。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塑像。大昭寺周围是拉萨市民节日活动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为“释迦牟尼佛殿”。在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七世纪中叶。据传为唐文成公主亲自设计、同尼泊尔尺尊公主一起兴造,后经多次维修扩建。殿宇采用唐代梁架、斗栱等建筑形式,兼有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风格。殿高四层,坐东向西,上覆金顶梵轮,光灿夺目。寺内有殿堂数十间,正殿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等身镀金佛像。两侧配殿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人塑像及佛像,形象逼真,雕塑精美。四周走廊和殿堂内布满壁画,其中《文成公主入蕃图》、《修建大昭寺图》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和公主柳等古迹。明宣德(1426—1435)年间由赴藏中官杨瑛所立之碑也在殿内保存完好。 大昭寺中国古寺。位于西藏拉萨古城中心,始建于唐代吐蕃三朝松赞干布时期(647),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并迁都拉萨,佛教也传入西藏,大昭寺就是此时建造的宫廷佛堂,后经元、明、清历代扩建,逐渐形成目前宏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000 m2,建筑面积约25100 m2,建筑群由2~4层不同层数的楼层组成,分南北两院。北院以正方形(44.2 m×44.2 m)的觉康主殿为中心,正门向西,为5开间二层建筑,底层为门厅,有四大天王壁画和塑像;二层为三界殿。主殿外东、南、北侧分别布置有佛堂、嘛尼噶拉转经廊等。主殿西边为35.4 m×35.4 m近方形的千佛廊院,是传昭活动的主要场所。南院是为传昭服务的灶房、仓库等建筑。大昭寺内的大量佛像,如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释迦牟尼像、千手观音像、弥勒佛像及大量壁画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物。 大昭寺 大昭寺藏传佛教寺院。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创建于7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元、明、清各代多次扩建。原名惹刹,后藏语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释迦佛殿)。约于明清时始称大昭,“昭”为蒙语,意为寺庙。寺分南北两院,建筑面积25100余平方米。正门向西,五开间,底层门厅有四大天王壁画和塑像,二层为三界殿。门内为近1100平方米的千佛廊院,四周廊内绘满千佛故事。院东是方斗形觉康主殿。唐时为二层平顶建筑,后改建为四层,释迦牟尼佛、慈尊佛、千手观音、松赞干布四殿均为金顶,灿烂夺目。殿内分别供奉文成公主由长安带至*逻娑的释迦牟尼像和慈尊佛、千手观音、松赞干布与文成、尺尊二公主像。释迦佛堂前还有四力士像。主殿外东、南、北侧为佛堂、嘛尼噶拉转经廊和原地方政府机关所在。以上为北院。南院由传昭机构、厨房、仓库等建筑组成。寺内有4400余平方米壁画,以宗教题材占主要地位,如千佛、大方广经里的天堂群、十万颂般若经索引、佛本生故事和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等的画像。此外也有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如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兴建图等。正门前有《唐蕃会盟碑》、唐柳等。寺内保存大量文物,如唐代乐器和相传文成公主用过的器具、明代唐卡和中官杨英、袁琦等人所立石碑。该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桑浦奈托寺 小昭寺 ☛ 大昭寺 大昭寺藏传佛教寺院。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创建于7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元、明、清各代多次扩建。原名惹刹,后藏语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释迦佛殿)。约于明清时始称大昭,“昭”为蒙语,意为寺庙。寺分南北两院,建筑面积25100余平方米。正门向西,五开间,底层门厅有四大天王壁画和塑像,二层为三界殿。门内为近1100平方米的千佛廊院,四周廊内绘满千佛故事。院东是方斗形觉康主殿。唐时为二层平顶建筑,后改建为四层,释迦牟尼佛、慈尊佛、千手观音、松赞干布四殿均为金顶,灿烂夺目。殿内分别供奉文成公主由长安带至*逻娑的释迦牟尼像和慈尊佛、千手观音、松赞干布与文成、尺尊二公主像。释迦佛堂前还有四力士像。主殿外东、南、北侧为佛堂、嘛尼噶拉转经廊和原地方政府机关所在。以上为北院。南院由传昭机构、厨房、仓库等建筑组成。寺内有4400余平方米壁画,以宗教题材占主要地位,如千佛、大方广经里的天堂群、十万颂般若经索引、佛本生故事和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等的画像。此外也有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如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兴建图等。正门前有《唐蕃会盟碑》、唐柳等。寺内保存大量文物,如唐代乐器和相传文成公主用过的器具、明代唐卡和中官杨英、袁琦等人所立石碑。该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桑浦奈托寺 小昭寺 ☛ 大昭寺 大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地区,迎娶了尼泊尔国的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公元674年为她们修建了收藏佛像和经书的宫廷佛宫,古称白哈神殿,以后各代又多次修建扩建,清代更名大昭寺。大昭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5100平方米。主殿是一座有天井的楼房,围绕天井四周是几十个内向辟门的佛殿。主殿顶上四面各有一座歇山式鎏金屋顶,四隅各一座方形的平顶小神殿,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至今供奉于殿内。大昭寺采用藏族传统建筑的木石混合结构,墙体均用砖砌筑,整个寺院还多处采用了唐代梁架、斗拱、藻井等建筑形式。殿堂四壁遍绘藏式壁画,其中《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寺内还保存了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这座历史悠久,富丽堂皇的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布达拉宫 白居寺菩提塔 ☛ 大昭寺 大昭寺大昭寺的回廊满绘壁画,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题材包括佛教、历史人物和故事。此外,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更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 小昭寺 哲蚌寺 ☛ 大昭寺 242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市中心。7世纪时始建,后世修缮增建。殿高4层,上覆金顶。具唐代建筑风格,兼具尼泊尔,印度建筑特色。大殿中供奉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释迦牟尼镀金像,寺内还供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并藏有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公主柳及象征汉藏两族友好的唐蕃会盟碑。 ☚ 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 ☛ 大昭寺 大昭寺藏传佛寺。在西藏拉萨市中心。约建于7世纪中叶。由唐文成公主选地设计,尼泊尔公主墀尊兴造。后经历代扩建增修,形成庞大雄伟的建筑群。寺坐东向西,建筑具有唐代风格,也吸收有印度、尼泊尔的艺术特色。有高四层的楼阁式建筑五座,上覆镏金铜瓦。殿堂数十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主殿觉拉康殿内供奉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紫铜像。两侧配殿内供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墀尊公主等人的塑像,仪态端庄,生动大方。殿堂及四周回廊间满绘壁画,其中 《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寺内珍藏有大量唐以来的文物、佛像、经卷等。如明代的唐卡,清乾隆时的金本巴瓶。寺门外有建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的《唐蕃会盟碑》,碑文用藏汉两种文字镌刻。碑侧有古柳一棵,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植,称为唐柳。自明清以来,每年正月拉萨的传昭法会都在此举行。大昭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托林寺 小昭寺 ☛ 大昭寺 大昭寺Dazhaosi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后经历朝整修增建,形成现在庞大的建筑群。大昭寺坐东向西,屋顶履金,殿高四层。寺中正殿有大木柱20根,柱上斗拱架梁刻浮雕,有人物、天鹅、象、鸟兽等形象,十分精美。二三层屋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雕塑。四周走廊及殿堂遍布藏式壁画,描写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近1 000米长,色彩鲜丽明朗,形象生动夸张。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佛像,两侧配殿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塑像,仪态自然。大昭寺在建筑风格上受唐风影响,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特点,建筑结构为密梁平顶构架,墙体很厚,窗很小,显得坚实雄壮,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加之和轻盈的汉族形式屋顶相配,使这种稳固的造型并不呆板。色彩和装饰在强烈的对比关系中,突出了建筑的宗教意义。 ☚ 赵州桥 大雁塔 ☛ 大昭寺 大昭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东南八廓街。唐代贞观年间吐蕃早期的佛教寺庙。相传由文成公主择址设计,尼泊尔墀尊公主督建。古称白哈神殿,清代始改今名。历代有所增修。木石结构,坐东面西,建筑面积25100平方米。白色石砌墙体,黑边藏式方窗。寺内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布局,中轴线上有门廊、庭院、神殿,周边建僧舍、库房等。主体建筑神殿,为一密闭楼院,四层,中间有天井。其第一、二层,大体为唐初建筑原物,采用唐代汉族传统的梁架、斗拱及藻井等,内廊檐下布以成排具有西域特色的伏兽和狮身人面木雕。神殿正中为释迦牟尼佛殿,贯通两层楼,供奉释迦牟尼铜铸坐像,高1.5米,通体鎏金,工艺精致,造型生动,传为唐太宗所赠,伴随文成公主入拉萨。三、四层为后世增建。天井树有12根方形巨柱,上覆高侧天窗,木柱绘刻精美,飞天浮雕与敦煌石窟相似。大昭寺金顶,分外引人注目。金顶均为单歇山式,四角饰有摩竭鱼或火焰宝珠,正脊中部与两端置塔刹状金幢,屋面铺鎏金铜瓦。五世达赖时增建四座角楼佛殿,于贝玛草墙面上镶金、铜饰物,更添神殿外观之富丽堂皇。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与墀尊公主塑像。四周廊庑与殿堂四壁遍绘藏式壁画,描摹文成公主进藏等史事,总长近千米,饶具史料及艺术价值。寺内还珍藏明代两幅刺绣佛像,藏语称“唐卡”,上有“大明永乐年施”题款,系杨英等120人使团于永乐十七年(1419)赴藏抚慰的馈赠品。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皇帝颁赐的金瓶(金木巴瓶),是寻找活佛和呼图克图灵童所用圣器,至今保存完好。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系唐长庆三年(823)建立,是汉藏两族亲情的历史见证。 ☚ 龙王潭 唐柳 ☛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相传始建于7世纪唐初,后经历代修缮增建。总面积2500多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殿高4层,上覆4个高大金顶,辉煌壮观。内有300多尊佛像,其中最珍贵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拜木莎公主的塑像。寺前有相传文成公主手植的唐柳及唐蕃会盟碑等古迹。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从创建时算起,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藏语为“觉康”,即为释迦牟尼佛寺,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气势磅礴、金碧辉煌,曾是西藏的政治中心,过去的藏政府就设在寺内。寺内有释迦牟尼像,据说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还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塑像,仪态生动大方。寺内保存了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著名的公主柳、唐蕃会盟碑等古迹。 ☚ 布达拉宫 札什伦布寺 ☛ 大昭寺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选地和设计,尼泊尔拜木萨公主主持建筑。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殿高四层,上覆金顶,气势磅礴,宏伟壮丽。既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又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殿内中心部分现在保持着原来式样。正殿有12根大木柱,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天鹅、象等鸟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塑雕。四周回廓和殿堂满布色彩艳丽的藏式壁画,显示了古代藏族人民高超的绘画艺术。大殿内供奉文成公主由长安带去的释加牟尼镀金佛象。现殿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塑像。仪态生动大方,寺内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外有相传为文成公主亲手栽植的公主柳。寺前有标志着藏汉两族人民友好往来的“唐蕃会盟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79年经过修缮,已对外开放,供人们游览和朝拜。 ☚ 大陆架 大城府 ☛ 大昭寺da zhao siJokhang Monastery (in Lhasa,Tibet) 大昭寺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寺址原系一湖,用山羊驮土填为寺基修建,故又名“山羊土神变寺”。又谓此寺得到神、龙、人、夜叉的喜爱,故又称“嘎西朱寺”,意为“四喜幻化寺”。在吐蕃诏书中又称为“逻娑贝哈尔寺”(意为“逻娑寺”)。今俗称“觉卧康”,“觉卧”(jo bo),清释“诏诏”,意为“释迦佛”或“如来佛”。寺内主殿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之12岁身量之释迦牟尼镏金铜像,“觉卧康”,意为“释迦寺”,因此像较尼泊尔墀尊公主所带身量之佛像为大,故称“大昭寺”,意即“大释迦寺”。现存大昭寺坐东向西,楼高四层,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系经元、明、清扩建而成,其梁架、斗拱及藻井等仍保存原唐代汉地的建筑形式。该寺因供奉文成公主所带之释迦像,金城公主又开创祭佛仪式,此后深受藏族人民敬重,各个历史时期首脑人物,诸如雅隆王系、萨迦、帕竹、蔡巴、宗喀巴、达赖、班禅及第斯等等,都为大昭寺的建筑装饰做出了贡献,故该寺建筑甚为宏丽精美。寺内保存有唐代乐器等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墀尊公主塑像,“文成公主进藏图”、“兴建大昭寺图”等众多壁画,各种佛像万计。寺前保存有“唐蕃会盟碑”,寺内保存有明太监相英所立石碑一座。由于宗喀巴在这里首创大昭,名声大震。后来,传小昭及燃灯节等宗教性活动和节日亦在该寺举行,届时僧俗官员及百姓云集。讲经、辩经、考格西均在此寺举行。大昭寺还是清代的政治活动重地,金钵巴瓶即存是寺,金瓶掣签的仪式亦多在此寺举行。清季首席噶伦康济鼐的政务处及后来噶厦管理财务税收的商上机构亦设于此。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相传为唐文成公主设计,尼泊尔公主修造。由唐至清,续有修缮扩建。主建筑古朴、浑厚、精美,既有唐代风格,亦吸收了尼泊尔及印度的特色。造像及壁画均十分生动精致。寺门前有相传为文成公主手植的唐柳,八世纪时藏王赤松德赞纪功碑(藏文)及九世纪时的《唐蕃会盟碑》 (一面为汉文,一面为藏文)。该寺过去为噶廈(西藏地方政府)办公地,故档案资料堆积如山。寺中藏有清乾隆时设置选定达赖转世灵童的“金本巴瓶”,以及唐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