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 原指尽心竭力,诚厚待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即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到了封建社会,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臣民绝对服从君主的道德义务。相传东汉马融所著《忠经》,全书十八章,分别阐述了圣君、冢臣、百工、守宰和百姓实行忠的途径。 它把忠看作是人的提高德行,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于忠”,“善莫大于忠,恶莫大于不忠”,“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并把忠和孝联系起来,“事父以孝,事君以忠”。 要行孝必先尽忠。宋代以后,忠就演变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 封建社会里,忠是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