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dental plaque系由细菌丛及其产物形成的粘着物。此粘着物呈白色附着于牙面,多在面沟窝、邻面、牙颈等处。与龋齿、牙周炎、牙龈炎发病有关。科学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可预防牙菌斑。 牙菌斑dental bacterial plaque是由细菌丛及细菌间的胶状基质膜形成的稠密、不定形、非钙化性团块。 它最易积聚在牙面的沟裂,邻面及牙颈部等不易自洁的区域。它与龋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若能控制其形成,即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龋病。 牙菌斑 牙菌斑牙菌斑又称牙斑、菌斑,是一种寄居在牙面上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并在其中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的生物环境,对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牙菌斑的分类 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❶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其中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组成,随着菌斑的成长,革兰阴性球菌和杆菌以及丝状菌逐渐增多。 ❷龈下菌斑,位于龈下,被牙龈所覆盖,其中含有多种细菌,菌斑表面有较多的丝状菌和螺旋体。 ❸光滑面菌斑,位于牙齿咬合面的平坦面或邻面的光滑面上,其中含有革兰阳性球菌和丝状菌,结构比较有规律。 ❹沟裂菌斑,位于咬合面或颊面的沟裂内,主要含球菌和杆菌,也有丝状菌,排列较乱。 牙菌斑的结构 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三层: ❶基底层,这是一层无细胞的均质性结构,紧贴牙面,嗜酸性染色,厚度一般在0.1~1.0μm,也有可达数微米至10μm者。基底层包含由唾液内的糖蛋白沉积成的获得性膜和由牙齿发育时期遗留下来的釉小皮。 ❷中间层,这一层结构占菌斑的主要部分,由很多互相并列而与牙面垂直的丝状菌构成。这些丝状菌多数系革兰阴性。在丝状菌之间有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有人称这一层为栅栏结构。 ❸外层,这一层的细菌排列紊乱,主要由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短杆菌及食物残渣、上皮细胞等组成,厚度极不一致。 在电镜下观察牙菌斑时,可见到细菌分裂、增生和衰亡的现象,这说明牙菌斑内部的微生物在不断进行着生命活动。 牙菌斑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很不稳定,容易受到食物成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牙菌斑中的水分占绝大比例,约有80%。干燥牙菌斑中含有约35~47%的蛋白,此外还有多糖类物质,占牙菌斑的10~20%。当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时,发现牙菌斑中的碳水化合物多与蛋白结合,成为糖蛋白。牙菌斑内也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已发现者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这些氨基酸不大容易受到食物成分的影响。此外,牙菌斑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A与IgG,也有人发现有IgM。在牙菌斑内还可找到涎糖酶和溶酶体。牙菌斑内的多糖主要是葡聚糖和果聚糖,都是由于细菌作用产生的。牙菌斑内还含有钙、磷、镁和氟等物质。 牙菌斑的细菌组成 正如前述,牙菌斑是以细菌为主的生态系,其中含有大量细菌。有人分析出龋损害表面牙菌斑内的细菌达26种之多,其中以链球菌、纤毛菌、放线菌、奈瑟菌、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等占的数量相当多。另外也有人检查了龈下菌斑的细菌,其中以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梭形杆菌、放线菌等为主,螺旋体也在牙菌斑内占很重要位置。食物中的糖量增加时,牙菌斑内的变形链球菌数量也会增加。牙菌斑内的各种细菌还存在着共生和共轭现象,如放线菌、费氏菌、白色念珠菌和变形链球菌之间就有共生现象,干酪性乳杆菌、血型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之间则存在着共轭现象。 牙菌斑形成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一般分做三个阶段: ❶获得性膜的形成: 获得性膜是牙面一层均质性膜,又叫做唾液薄膜,当把牙齿充分刷洗干净后,几分钟至2小时即可形成此膜,现已有充分证据说明它来源于唾液内的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分子与牙釉质内的羟磷灰石很容易结合,形成钙-蛋白络合物。 ❷细菌的集聚: 获得性膜一形成,口腔内的细菌即容易侵入生长,形成若干小菌落。与此同时,细菌周围又有蛋白沉淀,再加上细菌将食物中的碳水化物转化成葡聚糖和果聚糖,就构成菌斑的基质。在这个过程中,细菌积聚愈来愈多。 ❸牙菌斑的成熟: 刚形成的菌斑质地比较疏松,后来由于细菌数量逐渐增多,互相拥挤,排列就较紧密,加上丝状菌的侵入,生长细菌就排列成行,以丝状菌为主,呈栅栏状,牙菌斑就趋于成熟。 牙菌斑内的物质代谢活动 牙菌斑内的物质代谢活动是很复杂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碳水化物的产酸活动和碱性物质代谢。产酸活动是由牙菌斑内的产酸菌在缺乏氧供应(如菌斑深处)的情况下,使糖类代谢变化进行得不完全,糖类物质的中间代谢产物-丙酮酸盐氧化不够而形成各种低级脂肪酸和乳酸。牙菌斑内的碱性物质代谢活动是由于牙菌斑内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将唾液内的尿素很快分解成为氨与二氧化碳,就会使牙菌斑的pH值上升。牙菌斑内的碱性物质代谢活动还包括氨基酸和钙盐的活动。此外,牙菌斑内还有许多其他代谢活动。 牙菌斑的致病性能 牙菌斑之所以引起人们重视就是由于它的致病性能,如上所述,牙菌斑内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其中如产酸的活动就可以损害牙体组织,发生脱矿,造成龋病,碱性物质的代谢有助于牙结石的形成,对牙周组织是一个有害的因素。此外,如牙菌斑内细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牙龈上皮细胞之间的结合,为细菌及其毒素的入侵创造条件。因此,牙面上积聚的菌斑对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牙菌斑的防治 既然牙菌斑是一个有害的生态系,就必须设法防止它生长或生长后将它除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得很多,例如应用抗生素、洗必太、酶(葡聚糖酶)等药物都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还没有一种完全可靠的有效方法。认真仔细的刷牙和漱口是有用的,因成熟的牙菌斑需时两天才能形成,认真刷洗,并配合使用有杀菌效力的牙膏有助于防止菌斑形成。 ☚ 龋病流行病学 充填术 ☛ 牙菌斑 牙菌斑bacterial plaque of teeth指在牙的面裂沟、邻面、牙颈部等不易自洁的区域出现模糊、毛状的斑膜。本症是龋病和牙龈炎的先兆。 ☚ 牙石指数 桑椹状磨牙 ☛ 00007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