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布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布伯

【生卒】:1878—1965年

【介绍】:

德国宗教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哲学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78年2月8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商人兼学者家庭。1896-1900年间,先后在维也纳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和艺术史。大学毕业后,曾长期担任犹太人杂志的编辑和主编。

1924-1933年间,担任法兰克福大学犹太宗教和伦理哲学教授。

希特勒上台以后,布伯于1938年离开德国到巴勒斯坦,担任耶路撒冷大学宗教社会学教授。他一生致力于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相互理解,希望建立起一个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联合的双民族国家。

1952-1957年,他在美国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1958年后返回以色列,并于1965年6月13日病逝于耶路撒冷。

布伯哲学的理论出发点是所谓“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的根本区别(参见“‘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条)。

在他看来,无论是社会灾难的存在,还是对上帝信仰的危机,都源出于将应该具备的“我-你”关系变成了“我-它”关系。

因而,社会的改造并不在于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而在于要建立起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他所信奉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

在布伯的哲学人类学著作中,还著重指出了人类的“双向运动原理”,即人类一方面具有“原始的疏远化”,另一方面又努力“进入关系”。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人有一个他“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他能够与他现时的存在环境相脱离,从而建立起一种对他来说是相分离的关系,他能够独立于这一世界以外,并从这一角度重新进入关系。

这种“双向关系”在语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主要著作有:《我和你》(1923)、《人的问题》(1948)、《原始疏远和关系》(1951)、《善和恶的形象》(1952)、《社会与国家之间》(1952)、《关于教育的谈话》(1953)、《对话原则论文集》(1954)、《人与他的创造物》(1955)、《责任和责任感》(1958)、《逻各斯》(1960)、《神遇-自传(残篇)》(1963,全集三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