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戟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戟天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巴戟、鸡肠风、兔子肠。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缠绕或攀缘藤本。 根茎肉质肥厚,圆柱形,支根略呈念珠状,鲜时外皮白色,干时暗褐色,有蜿蜒状条纹,断面呈紫红色。茎圆柱状,有纵条棱,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老时毛脱落后表面粗糙。 叶对生,长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全缘,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叶缘常有稀疏的短睫毛;叶柄有褐色粗毛;托叶鞘状。花序头状,花2~10朵,生于小枝顶端,罕为腋生;花萼倒圆锥状,长3~4毫米,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或近平截;花冠肉质白色,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生短毛,通常4深裂;雄蕊4枚,花丝极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2深裂。浆果近球形,直径5~9毫米,成熟后红色,顶端有宿存的筒状萼管。花期4~5月。 果期9~10月。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冬、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6~7成干,用木槌轻轻捶扁,晒干;或先蒸过,晒至半干后,捶扁,晒干。干燥的根呈弯曲扁圆柱形或圆柱形,长度不等,直径约1~2厘米。表面灰黄色。有粗而不深的纵皱纹及深陷的横纹,甚至皮部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长约1~3厘米的节,形如鸡肠,故俗名“鸡肠风”。 折断面不平,横切面多裂纹;皮部呈鲜明的淡紫色,木部黄棕色,皮部宽度为木部的两倍。气无,味甜而略涩。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巴戟天每100斤,用甘草6.4斤)。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巴戟天每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味辛甘,性温,无毒。 入肝、肾经。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治阳萎,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神农本草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草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内服:煎汤,4.5~9克;入丸、散、浸酒或熬膏。阴虚火旺者忌服。 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❸ 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菟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根含维生素C和糖类。 同属植物Morinda citrifulia和M.tictoria的根皮含檄树素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