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游龙山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游龙山记 《游龙山记》金麻革撰,写于元太宗八年(1239)本文是麻革游历山西浑源境内的龙山后写下的游记。作者通过对龙山秀美风光的具体描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塞外奇特、迷人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作品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先抑后扬,有意制造悬念。文章一开始便说明自己生于大山之下,又遍游中原名山大川,“固已厌登”,又目睹过代北灰暗凄清的景色,更加剧了“厌”感。而初登龙山,只见“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印象。然后笔峰陡转,胜境佳色层出不穷:“水声锵然鸣两峰间”,“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溪花种种,金间玉错”……真是美不胜收,使人应接不暇。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把游龙山后作者兴犹未尽,意欲再次登临与开头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龙山之美。在结构安排上,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逐次把龙山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远景、近景相互映衬。 ☚ 济南行记 陟亭记 ☛ 游龙山记一种,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天高气爽,罗泽南偕谢春池、李察庵同往游龙山。时其寄宿洲上,离龙山百里地。龙山在县沿之西南,罗山峙其东,高逾四十里,与岳之祝融峰埒,并跨湘乡、邵阳、安化、新化四县境,为涟水之源。登半山,忽见平田数十亩,烟村相望,水循石硖出,飞悬瀑布数百丈,故名以“白水”。俗传其间有龙,山也因此得名。时寒风起,阴云云出岩穴中,瞬间遍布山谷,四周如泛大海,如立太虚,行人以歌互答验远近。登其山巅,有祠,石壁铁瓦,倚轩望之,楹庭外即无所见。阴霾天气,败游兴又疲劳,樵夫笑问:为何不于清明时节来游,而于秋阳久曝阴沉潜伏之际游览。罗泽南答,今既不获宇宙之大观,揭造化之奇秀,而心自若,山之高大终蔽锢于尘雾中。樵夫闻言,负薪而歌,曲终而去。读此可知其性理之学纯邃,以寓物理的显晦有时。人生的穷通有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颇相类似。其结句飘飘欲仙。惟妙维肖。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