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稔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稔子

【概况】:

异名 豆稔干(《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桃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桃金娘的果实。桃金娘属全世界约18种,中国有1种。

原植物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Myrtus tomentosa Ait.),又名金丝桃(《花镜》),山稔(通称),倒黏子(《纲目拾遗》)。

历史 桃金娘始载于《粤志》。

《纲目拾遗》引《粤志》:“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丛生野间,似梅而末微锐,似桃而色倍赪。

中茎纯紫,丝缀深黄如金粟,名桃金娘,八九月实熟,青绀若牛乳状。”应为本种。

形态 小灌木,高0.5~2m;幼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形,长3~8cm,宽1~4cm,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下面被灰色茸毛。叶柄4~7mm;花有长梗,常1~3朵生于叶腋。花紫红色,直径2~4cm;小苞片2,卵形;萼筒钟形,长5~6mm,有灰茸毛,裂片5,圆形,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约1.5cm;雄蕊多数,红色;子房下位,3室。

浆果卵状壶形,长1.5~3cm,直径1~1.4cm,暗紫色。种子每室2列。花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91页.图3172)

生境与分布 生于红黄壤丘陵地。

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印度至菲律宾、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

鉴别 果实长圆球形,一端稍尖,直径约1cm,表面土黄色或暗绿褐色,质较硬,顶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残迹。内有种子多数,黄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气微香。

以个大、干燥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参考文献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11

【药性】:

性味 甘、涩,平。

❶ 《本草求原》:“甘,平。”
❷ 《南宁市药物志》:“甘、涩。”

功效 养血,涩肠,固精。

主治 血虚,吐血,鼻衄,便血,腰肾酸痛,水泻,脱肛,耳鸣,遗精,妇人血崩,痧麻夹经。

❶ 《生草药性备要》:“健大肠,亦治蛇伤。”
❷ 《纲目拾遗》:“养血,明目。”
❸ 《本草求原》:“止痢、赤白带,生肌止血。”
❹ 《南宁市药物志》:“补血收敛,治腰肾酸痛,水泻,疗妇人血崩,痧麻夹经。果浸酒补血。”
❺ 《广东中药》:“治夜多小便,耳鸣遗精,炒黑治血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治劳伤咳血:桃金娘干果,浸入人尿2周,晒干,新瓦上煅存性,研细末。每次10g,日2次。童便冲服。”
❷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孕妇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山稔子干果10~15g,水煎服。”
❸ 《闽南民间草药》:“治便血:山稔子干果15g。水400ml,煎至8分服,连服数次。”
❹ 《闽南民间草药》:“治痢疾:山稔子30~60g洗净,和水适量煎,临睡时再加入蜂蜜和服。”
❺ 《岭南草药志》:“治血崩,吐血,刀伤出血:山稔子晒干,炒黑如炭,研细末存贮候用。每服15~30g,开水冲服。

外伤可作外敷用。”
❻ 《闽南民间草药》:“治烫伤:山稔子干,煅成性,研细末和茶油抹患处,日1次。”

食疗 ❶ 《岭南草药志》:“治鼻血:山稔子干15g,塘虱鱼2条,以清水600ml,煎至150ml,服之。”
❷ 《岭南草药志》:“治脱肛:山稔子60~90g,煮猪肚汤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