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年中国晨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少年中国晨报 1910年8月19日在旧金山创刊。 日报。其前身是《美洲少年》周刊。1910年孙中山离开美国大陆之前,建议将周刊改为日报,作为美洲同盟会机关报,并委托李是男、黄伯耀负责进行筹备。他们招股集资,同盟会员每人认购股金一美元。 第一期共招得股金3000余美元。因它是由少年学社创办的,而在当时又是唯一在上午出版的中文报纸,故定名为《中国少年晨报》。黄伯耀任总理兼营业部主任,黄超五任总编辑,李是男任副刊及新闻编辑,黄芸苏、崔通约、伍澄宇、张蔼蕴等先后任主笔。1913年所集资本用尽,且负债9000元。 由于党务统一,党员纷纷捐助维持费。1916年孙托该报商购飞机,供讨袁用,并嘱输送军事人才回国。1917年因报社总理人选问题,风波遂起。1918年6月16日孙中山指出:“此次风潮,皆缘党务、报务权限不分,致生冲突。嗣后如关少年报事,用人行政,应由股东主持,不得牵入党中事务。如有党员无理取闹,将股东资本收归党办,务请拒绝或诉之法律可也。 ”风波得以平息。 1921年实行总理制度,选出龚显裔、李财、黄滋三人,呈请孙择一委任,孙委任黄滋为总理。1923年6月孙委任黄二明为该报编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