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麦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 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结间约1毫米,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5~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毫米,丁字著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 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 果期5~6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燥,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内服:小麦煎汤。30~60克,或煮粥。 小麦面冷水调服或炒黄温水调服。外用:小麦炒黑研末调敷。 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畏汉椒、萝菔。 ❸ 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计多少,微炒过,浓磨细墨一茶脚,调下2钱(《产乳备要》)。 ❻ 治金疮血出不止:生面干敷(《蔺氏经验方》)。 ❽ 治汤火伤未成疮者:小麦炒黑为度,研为末,腻粉减半,油调涂之(《经验方》)。现代临床用之治疗外科感染。取陈小麦2斤,加水3斤,浸泡3天后,捣烂,过滤,去渣,滤液沉淀后取沉淀物晒干,小火炒至焦黄研细。临用时将药粉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疮疖,丹毒等处。日2次,已溃者敷疮口四周。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精糊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的甘油脂。 尚含有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及微量维生素B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