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果倒地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果倒地铃

【名称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概况】:

异名 炮卜草、金丝苦楝、三角泡、三角藤、倒地铃、包袱草(《广州中草药》),粽子草(《福建中草药》)。

基源 为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小果倒地铃的全草。倒地铃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有1种,1变种。

原植物 小果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var.microcarpum(Kunth)Blume

形态 一年生柔弱草质藤本,具卷须,长达1~3m。茎有纵纹,疏生短毛。

叶互生,二回3出复叶,长5~10cm;小叶膜质,卵形至披针形,长1~5cm,边缘有粗齿或分裂。花小,白色,长2~2.5mm,左右对称,腋生,数朵组成具长柄的聚伞花序,下有卷须2条;萼片4~5枚;花瓣4,其中2枚大的与萼片粘合,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2枚小的有冠状鳞片1枚;花盘偏于一侧;雄蕊8,偏生,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子房3室,花柱3裂。

蒴果膜质,倒卵状三角形,长宽为1.5~2cm。种子球形,黑色。

花期夏秋。(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275页.0564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树旁及丘陵地区小树丛中。

分布于中国东南及西南各地。。

【化学】:

附 种子含脂肪油和类脂[1],叶含松醇((+)-Pinitol)、芹菜甙元-7-O-萄糖醛酸、3′-甲氧基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Chrysoeriol-7-Oglucuronide)、木犀草毒-7-0-葡萄糖醛酸[2]、花生酸(Arachidic acid)、芹菜甙元,β-谷甾醇和β-D-半乳糖[3]

参考文献 [1] CA 1987;106:99443p [2] CA 1989;111:54183r [3] CA 1990;112:195284y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广西中草药》:“微苦,寒。”
❷ 《福建中草药》:“辛,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百日咳,咽喉炎,疔疮,湿疹,脓疱疮。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蛇伤,小儿发热,全身起泡,白泡疮,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科》:“治湿疹:三角泡,水杨梅,白簕各适量。先用生药煎水外洗,后用干粉撒患处,每天2次。”
❷ 《广西中草药》:“治阴囊湿疹:三角泡90g,蛇床子30g。水煎,洗患处。


❸ 《福建中草药》:“治对口疮:小果倒地铃鲜叶加少许食盐、冷饭,捣烂外敷。”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各种淋症:小果倒地铃9g,金钱草12g,连钱草6g。水煎服。”
❷ 《福建药物志》:“治跌打损伤:小果倒地铃晒干研末,每次6~15g,冲酒服。另用95%乙醇500ml,浸全草60g,7~10天后推擦患处。


❸ 《福建中草药》:“治消渴(糖尿病):小果倒地铃(鲜)15~30g,水煎服。”
❹ 《福建中草药》:“治疔疮:小果倒地铃鲜全草或叶加冬蜜,捣烂外用敷患处。”
❺ 《福建中草药》:“治背痈:鲜小果倒地铃30g,水煎服。另取鲜叶捣敷患处。


❻ 《广西中草药》:“治小儿阴囊热肿:三角泡适量,水煎洗患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