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情去貌
韩非提出的“好质而恶饰”的美学观点。他在《解老》中云:“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识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候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礼”的情与貌的问题,反对儒家末流所提倡的种种虚伪的文饰和繁礼,同时涉及到美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韩非认为一事物的质地本来就是美的,就不需要任何装饰,如果要经过装饰才能成为美的,那它的本质不是美的,真正的美是不需装饰的,他主张取情去貌、好质恶饰。从批判儒家的繁文缛节来说,取情去貌有其积极意义,作为美学观点看,好质恶饰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只看到美的内容存在的价值,看到“怀其文,忘其真,以文害用”的一面,看不到美的形式对内容有“披文以相质”使其更美的一面,割裂了美的内容与形式的不能分离的关系,排除了一切美的形式,体现了韩非功利主义的审美思想,与老、庄推崇自然之美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