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打得轻就受著,打得重就跑掉。 多指挨父亲打。有时也谑指挨妻子打。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箠(chuí)则待笞,大杖则逃”。 (箠:鞭打。)《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七回:“仁兄,你也忒(tuī)老实。‘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你也躲闪躲闪儿。”(忒:太。 ) 也作❶ 【小箠则待,大箠则走】。 《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❷ 【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后汉书·隗(wěi)嚣传》:“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也简作【小受大走】。《聊斋志异·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孟母:孟子的母亲。 投梭:指停织,这里谑指用梭子去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