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散花
【概况】: 异名 糯米条子(《全国中草药汇编》),猪婆子藤,小鱼辣树(《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忍冬科荚蒾属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荚蒾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74种。 原植物 宜昌荚蒾Viburnum ichangense(Hemsl.)Rehd.(V.erosum Thunb.;V.erosum Thunb.var.ichangense Hemsl.) 形态 落叶灌木,高2~4m。 幼枝密被星状毛和柔毛,冬芽小而有毛,具2对外鳞片。 叶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三角状尖锐细锯齿,上面疏生粗糙的星状毛,下面较密;叶柄短,被淡黄色长柔毛,基部有钻形托叶2枚。聚伞花序顶生,具5条分枝,直径2.5~4cm;花萼短筒状,具5齿,外面密被星状毛,宿存;花冠5裂,裂片辐射状;雄蕊5,著生于花冠上,略突出于花冠之外;子房下位,密被柔毛,花柱短,柱头尖,3裂。 核果卵形,红棕色,疏被星状毛。花期5月。 果期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18页.图605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 分布华东及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及贵州。 。【生药】: 采集 茎、叶生长旺盛时采收;根全年可采。 晒干,叶常鲜用。 贮藏 茎、根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涩,平。 《湖南药物志》:“平,涩。” 功效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主治 口腔炎,风湿痹痛,湿疹,脚丫湿痒。 ❶ 《湖南药物志》:“祛风散寒,祛湿止痒。”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祛风,除湿,止痒。治口腔炎,风湿痹痛,脚丫湿痒。” ❸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口腔炎,风湿痹痛,湿疹,脚癣,钩蚴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捣汁搽、含漱或研末吹入口腔。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风寒湿痹:宜昌荚蒾9g,木防己24g,豨莶草15g,摇竹消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脚丫湿痒:宜昌荚蒾叶捣汁,搽患处。”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口腔炎:宜昌荚蒾鲜叶适量,加淘米水,捣烂取汁。洗口腔,1日3~4次。另以金银花、茵陈各等量,焙干研粉,吹入口腔,1日2~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