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形成的抽象主义诗歌流派。
1945年由诗人、评论家I.伊苏在巴黎创立。该派认为法国文字结构有缺陷,主张把文字拆成一个个音节,甚至分割成一个个字母,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作品多由拟声字和一片咕噜声组成,类似儿童游戏时的歌谣、模仿的和声和无意义的感叹词。在表现形式更新的过程中,还提出“超拼写法”的口号,即用符号和黑点代替文字。
这种文字变革的思想后来被扩展到艺术表现形式中。因未得到热烈响应,不久该派就销声匿迹。
代表作家有I.伊苏、M.勒梅特尔、F.迪弗雷纳等。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