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婴幼儿阴道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婴幼儿阴道炎 婴幼儿的阴道炎是因幼女阴道自然防御机能尚未形成,易致细菌、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常见病。临床上以阴部灼热、瘙痒及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多见于1~5岁的幼女。本病属中医学的“阴痒”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❶ 不良的卫生习惯,致内裤污染引起阴道感染。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幼儿脏器稚嫩,卫外功能不足,感受湿热、浊淫,蕴结阴器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1.外阴痒痛、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排出,表面可能有溃疡。 2.患儿哭闹不安,以手抓外阴。 3.分泌物中可能有滴虫、霉菌、蛲虫或其他细菌。 4.注意有无异物塞入阴道,必要时做肛查。 〔鉴别诊断〕 1.阴道异物:有异物放入的病史,常有大量的分泌物自阴道排出,经肛门指诊,或腹部、肛门检查触及异物,必要时通过鼻镜,气管镜插入阴道可见异物。 2.宫颈息肉:分泌物多呈血性,并发感染时则呈脓性或脓血性,有臭味,通过鼻镜、气管镜行阴道检查,于宫颈处可见带蒂鲜红色或粉红色赘生物,质软,触之易出血,病理检查可确诊。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湿热蕴结 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秽液粘稠、色黄、味臭,小便频数,灼痛,舌红苔薄黄而腻。 二、感染虫淫 阴中奇痒难忍、灼热潮红,秽液稀薄味臭,或有白色片状物,尿黄、频数、尿道灼热、排尿不畅,舌红苔黄。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会阴,保持清洁,常剪指甲,纠正吮手习惯。 2.妥善处理肠道寄生虫患儿的粪便,其衣物、被单洗净后,最好煮沸,杀死虫卵,尤其蛲虫驱除后注意肛周局部的卫生。 二、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1.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苦白蛇洗剂。 黄柏15g 苦参10g 蛇床子10g 明矾10g 白芷10g水煎局部熏洗。 加减:局部红肿,痒痛患儿哭闹不安者可酌加五味消毒饮水煎服。野菊花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连翘10g,黄柏5g,甘草5g。 2.感染虫淫 治法: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蛇床子散外洗。 百部20g 蛇床子15g 川椒10g 明矾10g 苦参15g。 加减:伴有毛滴虫者加秦皮10g,乌梅20g,贯众10g;伴有霉菌者加苦参10g,雄黄2g,硼砂2g。 三、西药治疗 (一)局部治疗 1.将阴道的酸碱度保持在酸性。将1ml乳酸溶液溶于250ml水中,用细胶皮导尿管套在20ml注射器上冲洗阴道,每日2次,也可用滴管将此溶液滴入阴道内,每日2次。 2.每晚可用庆大霉素药水,氯霉素眼药水滴入阴道内,每日2次。或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 3.每天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大便后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炎症可逐渐消退。 (二)全身治疗 1.可根据病菌的性质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口服。 2.抗寄生虫治疗。治疗蛲虫一般用枸橼酸哌嗪,每日50~60mg/kg,分2次口服,7~10天为1疗程。治愈率高达90%左右。 3.取出异物,先探测并肛门检查,确定异物的位置,一般可取出。如遇困难,可在麻醉下借助阴道窥镜取出,取出后消毒阴道,治疗重复感染。 四、其他疗法 雄黄熏灸法:取雄黄、硫黄、白芷、明矾各2g研细面,布散在40g艾线上,置于熏灸器上燃烧,以清烟熏及阴部,每次5~10分钟。解毒止痒杀虫。尤适用于感染虫淫者。 五、中成药 化毒丹: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服用,温开水送下。清热解毒。 六、单方验方 食醋方:以食醋适量加冷开水,配制成25%~40%的食醋稀释液,用吸管滴入阴道,每日1次,3次1疗程。杀虫止痒抑毒。 〔现代研究〕 蛇床子、川椒有抑制细菌,杀死病原虫作用。明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及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抗阴道滴虫作用。苦参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滴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川椒具有杀虫抑菌作用,对局部尚有麻醉止痛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