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女贞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女贞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女贞实(《本经》),冬青子(《济急仙方》),爆格蚤(《分类草药性》),白蜡树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鼠梓子(《广西中药志》),冬青、蜡树(《纲目》),小叶冻青《《医林纂要》),水蜡树(《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的果实。女贞属全世界约45种,中国约29种。 原植物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又名青蜡树(江苏),大叶蜡树(江西),白蜡树(广西)。 历史 女贞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皆有收载。《纲目》载苏恭云:“女贞叶似冬青树及枸骨,其实九月熟黑,似牛李子。”李时珍指女贞即今呼蜡树者;又谓果实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又《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书中皆附有女贞植物图,与现今所用女贞子的原植物完全一致。 形态 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 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叶缘平坦,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4~9对;叶柄长1~3m,上面具沟,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0~3cm;花序轴及分枝轴无毛,紫色或黄棕色,果时具棱;花无梗或近无梗,长不超过1mm;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花冠管长1.5~3mm,裂片4,反折;雄蕊2,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果梗长0~5mm。 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61页,图467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900m以下疏、密林中。分布于长江以南至华南、西南,向西北分布至陕西、甘肃。 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环境,以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为好。 用种子繁殖,于12月中、下旬播种,按行距20cm、深3cm开沟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6~7kg。播后覆土盖草,翌年春季即可出苗。出苗时揭除盖草,进行除草、松土、间苗、追肥等管理。2~3年苗高1m时出圃定植,按行株距各3.5~4.5m穴栽,或按株距30~50cm作为绿篱栽培。 亦可用扦插、压条繁殖。 采集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枝叶,晒干,或将果实略熏后,晒干。 主产浙江金华、兰溪,江苏淮阴、镇江,湖南衡阳、邵东、乐安,福建浦城、莆田、闽侯,广西桂林、柳州,江西萍乡以及四川。 鉴别 性状 果实椭圆形或卵形,长5~10mm,直径3.5~5.5mm;表面黑紫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常有果柄痕或具宿萼及短梗;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内果皮木质,种子1枚,肾形,紫黑色。味甘、微涩。 以粒大、饱满、色黑紫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外壁及侧壁加厚,含油滴。中果皮为12~25列薄壁细胞,近内果皮处有7~12个维管束散在。 内果皮为4~8列纤维组成,具棱环。种皮表皮细胞长68~108μm,径向60~80μm,含油滴;向内为薄壁细胞,棕色。 胚乳较厚,内有子叶。(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11)粉末:灰棕色或黑灰色,味甘、微苦、涩。 ❶ 果皮表皮细胞(外果皮) 黄棕色或紫棕色,断面观略呈扁圆形,外壁圆拱形角质增厚,且呈数个尖脊状伸入胞腔,将细胞腔分隔;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厚,胞腔由伸入的外壁分隔成10多个不规则的小腔,腔内含黄棕色或紫棕色物。 ❸ 种皮碎片 淡棕色或棕色,细胞稍狭长,散有分泌细胞,有时数个相接;分泌细胞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0μm,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和油滴。 另可见中果皮薄壁细胞、内胚乳细胞及细小草酸钙方晶、簇晶及砂晶。(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01) 理化 ❶ 女贞子的薄层色谱 1)女贞子皂甙元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5g,加7%硫酸乙醇液-水(1.3)溶液5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后,用氯仿振摇提取3次(50,25,25ml)氯仿液以水振摇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以甲醇1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乙醇(1∶1)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展距18cm,喷以硫酸-水(1∶1)试液,于105℃烘5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1A)。 2)女贞子总脂肪酸甲酯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1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提出总油,取油2g,依常法用0.5mol/L氢氧化钾乙醇80ml皂化后,得总脂肪酸,用2%浓硫酸-甲醇溶液(1∶5)30ml回流2小时后进行甲基化,得总脂肪酸甲酯,点于硅胶G-10%硝酸银(3∶10)板上,以苯为展开剂,以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为对照,展距18cm,喷以0.2%2′,7′-二氯荧光素乙醇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显4个与标准品一致的黄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1B)❷ 女贞子及其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1)水浸出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4g,加水100ml,冷浸24小时,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 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5ml,温热溶解;取水浸后的残渣,再以20ml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取上述提取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20∶5∶5)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 展开后,喷以醋酸-浓硫酸试液(9∶1)于105℃烘烤5分钟显色,生品与炮制品的水浸物均未出现齐墩果酸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2) 2)石油醚浸出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适量回流1.5小时,至溶液无色为止,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5℃烘烤5~7分钟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3A) 3)乙醇浸出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5ml点样,以齐墩果酸为对照。余按“❷ 、1)”项下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31-3B)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方法有净制和酒制。 ❶ 女贞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叶,洗净,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酒女贞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女贞子甙(Nuezhenide)(1)、橄榄苦甙(Oleuropein)(4)、4-羟基-β-苯乙基-β-D-葡萄糖甙、齐墩果酸、乌索酸、乙酰齐墩果酸,甘露糖、10-羟基橄榄苦甙、(5)、女贞甙(Ligustroside)(2)、10-羟基女贞甙(10-Hydrioxyligustroside)(3)、女贞甙酸(Ligustrosidic acid)(6)、橄榄苦甙酸(Oleurtopeinic acid)(7)、新女贞子甙(Neonuezhenide)(8)[1]、毛柳甙(Salidroside)[2]及挥发油等[4]。 附 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果实的成分和女贞子类同。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85;105(2):142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09 [3] 中草药 1993;24(1):4 [4] 中成药 1990;12(12):32 【药理】: ❶ 抗炎 女贞子煎剂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角叉菜胶、蛋清,甲醛性大鼠足垫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显著降低大鼠炎症组织的PGE释放量,还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同时伴肾上腺重量增加,胸腺重量无显著变化[1]。 女贞子的主要有效成分齐墩果酸也可抑制大鼠甲醛、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3]。女贞子的抗炎机制涉及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或释放并对抗其作用以及降低血清补体活性等免疫抑制作用[1]。 ❷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女贞子煎剂12.5、25g/kgig连续7d可使幼年小鼠胸腺、脾脏重量增加,25g/kg使成年小鼠脾脏重量增加;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及IgG抗体含量[4]。 女贞子煎剂对初次免疫小鼠脾脏抗原结合细胞数目无明显影响[5]。女贞子水提剂在体外明显增强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和商陆素(Pwm)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尤其明显。但女贞子本身无有丝分裂原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内受体迅速分泌到细胞表面,促进表面受体活性以及促进第二信号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分泌而促进细胞增殖[6,7]。在体内,异种淋巴细胞(人)引起的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大鼠)反应,可因女贞子水提液预处理而显著增强。女贞子的免疫促进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消除或削弱抑制性T细胞的作用而实现的[6]。 女贞子水煎剂25g/kgip连续7d可降低小鼠血液廓清速率,连续给药5d明显增强绵羊红细胞所致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说明女贞子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而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呈抑制作用[4]。女贞子煎剂12.5,25g/kgig5~7d还显著抑制小鼠或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大鼠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对抗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管通透性增高;抗原攻击前或攻击后给药均能明显抑制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减轻大鼠主动及反向被动Arthus反应。女贞子煎剂20g/kg显著降低豚鼠血清补体总量,说明女贞子对Ⅰ、Ⅲ、Ⅳ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 齐墩果酸可对抗可的松所致小鼠胸腺、脾脏萎缩,升高IgG抗体含量,对溶血素抗体无影响,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齐墩果酸也是一个广谱抗变态反应药,对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10]。齐墩果酸ig连续5d可刺激正常小鼠肺、肾等脏器中PGE2、PGF2α的合成,并使cAMF含量明显增加,cGMP含量明显下降,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齐墩果酸还可抑制组胺的释放[11]。 ❸ 护肝降酶齐墩果酸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肝内甘油三酯的蓄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防止肝硬变[12~14]。临床已用于急慢性肝炎[15]。 另一成分橄榄苦甙对正常血压的麻醉猫和诱导高血压的清醒犬呈现降压作用,还有扩张冠脉和抗心律失常作用[18]。 齐墩果酸对正常大鼠血脂无明显作用,但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和兔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过氧化脂质水平,降低动脉壁总胆固醇含量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减少脂质在家兔主要脏器的沉积,升高高血脂症PGI2/TXA2比值,表明齐墩果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1,22]。 含女贞子的复方也有升白细胞作用[24]。 ❽ 抗菌 用平板挖沟法显示,50%女贞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7]。 橄榄苦甙对胚芽乳杆菌有抑制作用[28]。 ❿ 其它作用 女贞子所含的毛柳甙为拟胆碱剂,小鼠小量显示N-胆碱样作用,大量则呈现M-胆碱样作用[31]。毛柳甙还有解热镇痛作用[32]。小鼠sc毛柳甙30~100mg/kg可降低脑内5-羟色胺水平[33]。对成年大鼠毛柳甙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34]。 橄榄苦甙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有解痉作用[18]。 毒性 女贞子对动物毒性很小,兔1次服新鲜成熟果实75g,无中毒现象[35]。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7):47 [2] Eur J Pharmacol 1969;6:67 [3] CA 1974;80:141137P [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7;18:301 [5] 北京医学院学报 1978;(3):156 [6]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83;3:211 [7]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86;2(2):88 [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20:212 [9] 中国药理学报 1988;9:562 [10] 中国药理学报 1989;10:381 [1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1;7:179 [12] 药学学报 1982;17(2):93 [13] 中草药通迅 1975:(3):47 [14] 山西医药杂志 1980;9(6):5 [15] 中草药通迅 1977;(4):32 [16] 浙医通报 1975;(2~3):70 [17] 药学杂志(日) 1953;73(6):621 [18] CA 1980;93:106987n [19] 中药通报 1983;8(3):32 [20]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3;4(1):40 [21]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86;2(1):38 [22]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2):24 [23] 中医药研究参考 1975;(4):8 [24] 中成药研究 1982;(1):42 [2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7;18:222 [26] 中华肿瘤杂志 1987;9:341 [27] 湖北科技资料医药分册 1971;(2):21 [28] CA 1973;78:119764c [29] 科研资料选编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肿瘤研究组 1972;136 [30] 眼科资料汇编(河南) 1973;(1):33 [31]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药学分册 1978;(6):334 [32] 中草药成分化学科学出版社,1977;132 [33] CA 1978;89:191196p [34] CA 1980;93;143230f [35] Medicinal and Poisonous Plants of Southern and Estern Africa.2nd ed,Pudoc Wageningen.1962:807。 【药性】: 性味 苦、甘,凉。 ❶ 《本经》:“苦,平。” 归经 入肝、肾经 ❶ 《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功效 滋补肝肾,乌发明目。 主治 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头发早白,目暗不明,腰膝酸软,老年习惯性便秘,慢性苯中毒。 ❶ 《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外用:眼药膏点眼。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旱莲草,治阴虚内热,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须发早白等症,以及咯血,尿血属阴虚火旺所致者。 ❷ 配制首乌、生地黄,治阴虚不足,肝肾亏虚,须发早白,或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❹ 配黑芝麻,治肝风上扰,头目眩晕,耳鸣,口疮,须发早白。 ❻ 配肉苁蓉,治老年气血不足,阴阳虚衰,津枯肠燥之大便虚秘。 ❽ 配草决明,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 ❿ 配地骨皮,治阴虚潮热,手足心热,盗汗。 ⑾配天花粉,治消渴,口渴喜饮,小便频多,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⑿配沙苑蒺藜,治肾虚不固,遗精,早泄。 ⒀配白芍、珍珠母,治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昏,目眩,耳鸣等证。 ⒁配熟地黄、龟板,治肝肾阴亏阳旺之头晕、头痛,腰膝酸软。 ⒂配枸杞子,治肝肾不足诸证,老年性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 方选和验方 ❶ 女贞汤(《医醇賸义》)治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子12g,生地18g,龟板18g,当归、茯苓、石斛、花粉、草薢、牛膝、车前子各6g,大淡菜3枚。 水煎服。 ❷ 二至丸(《医方集解》)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女贞子(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1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酒服。 水煎服。 ❺ 慢性肾衰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肾阴虚型:女贞子15g,旱莲草12g,山萸肉9g,龟板15g,当归9g,白芍9g。水煎服。 ❾ 《简便方》:“治虚损百病,久服发白再黑,返老还童。用女贞子(10月收,阴干,用时以酒浸1日,黄透晒干)640g,旱莲草(五月收,阴干)300g,为末;桑椹子(3月收,阴干)300g,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70~80丸,淡盐汤下。” 水煎,下午和晚上各服1次,5天为1疗程。” ⑾《锦方选集》:“治阴虚发烦:女贞子12g,旱莲草15g,生地9g。水煎服。 ” ⑿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2):“治阳痿属肝阴不足,宗筋不起者:女贞子、枸杞、菊花、旱莲草各10g,熟地、当归、丹参、茯苓、茯神各12g,莲子肉、山萸肉、潼蒺藜各14g,首乌、鳖甲各15g,肉苁蓉、阳起石各15g。水煎服。” ⒀更年一号合剂(中医杂志1987;(5))治更年期综合征:女贞子、生地、墨旱莲、酸枣仁、朱茯神各12g,钩藤、合欢皮各10g,紫草9g,莲心1g,煅紫贝齿20g。水煎服。 ⒁中医杂志1991;(9):“治女阴瘙痒症:女贞子、仙茅、仙灵脾、熟地、小胡麻仁各12g,当归、知母、黄柏、乌梢蛇各9g,甘草4g。水煎服。” 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神经衰弱:女贞子、鳢肠、桑椹子各15~30g。水煎服。 ” 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视神经炎:女贞子、草决明、青葙子各30g。水煎服。 ” ⒄《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苯中毒:女贞子、旱莲草、桃金娘根各等量。共研细粉,炼蜜为丸。 每丸6~9g,每服1~2丸,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单方应用 ❶ 《济急仙方》:“治风热赤眼:冬青子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7日,每用点眼。” 食疗 ❶ 女贞酒(《历代药酒验方》)治阴虚内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女贞子250g,粗碎,置净瓶中。用醇酒750g浸之,封口。 经5日后开口,滤渣备用。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饮服15~30ml。 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神经衰弱:女贞子1000g,浸米酒1000g,每天酌量服。”。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其主补中者,以其味甘,甘为主化,故能补中也。此药有变白明目之功,累试辄验,而《经》文不载,为阙略也。 ” ” ……女贞子缓则有功,而远则寡效,故用之速,实不能取胜于一时,而用之缓,实能延生于永久,亦在人之用之得宜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