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头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头板 (书名叶)小说版本习惯用语。头板即书名叶。明清的坊刻本小说,书名叶单独刷印,有时用黄、绿、粉、红色纸;广东刊本有时甚至用“万年红”纸,书坊称为头板。刻书行业,旧书行业均如此称呼。图书著录时不称头版,而称书名叶。一部书的书版由甲书坊转让给乙书坊,乙书坊使用原书版印书,只要另刻一块头版,把他的字号刻上去即可。翻刻别家的书亦如此,内文可照原本翻刻,自己另刻一块头版。因头版有宣传的意思在内,书题往往刻得与正文书题不同,所以著录书题时,不以头版书题为准,而以卷端书题为准。头板的基本样式:有框,框内分成三栏,中栏大字刻书名,右上刻撰人或评点人,或刻刊年,或刻绣像全图等等;左下刻书坊名。有时栏外顶上横刻副题(别题)等。此是一般的形式,各个书坊和具体到每一部书,又有种种变化,有时还刻有大段的告白。如:清刊十二卷本《美人书》头版框上横题“十二名媛诗集小史”,框内三栏,中栏大字题“美人书”,右上题“烟水散人点次”。左下刻“笔花轩藏版”,左上并排题小青等十二女子人名。明刊本《全像春秋五霸七雄列国志传》,头版大小二栏,书题双行大字,占大栏;小栏刻:“兹系原本,与近刻删削不同,实者办(辨)之。梅园梓行”。又如:明正德刊本《剪灯新话》,头板框内三层:中层绘图;下层二栏,中刻书题双行大字,“《重增附录剪灯新话》”,行中阴文小字“湖”、“海”,右栏刻“编成神异新奇事”,左栏刻“敦尚人伦节义□”;上层横刻“清江书堂”。又如:清道光刊本《桃花女阴阳斗传》头板框内三栏,中大字书题双行:“《桃花女阴阳斗传》”,下刻小字“丹柱(桂)堂藏板。右栏首刻小字“周公擅卜神通挂”,左栏首刻小字“桃花破解压魂符。”还有的头板不分栏只刻书题,请书家或名人题写;私人刻本多采这种形式。如影刻《王代史平话》,头版框内大字双行题“《景宋残本五代平话》”,另行小字,“毗陵董氏诵芬室新刊”。此是影刻本的头板,原刊本头版未能得见,可能已经阙失。为保存头版,旧书修理重订时往往在头版外蒙一层极薄的细纸。纸薄,半透明,仍可见到头板的文字。甚至新书在装订时也有蒙一层薄纸的,上述影刻《五代史平话》即如此。头版是由简策时期题书的大名的“赘简”演变而来的,在演变中又把书牌子吸纳进去。它比赘简和书牌子表达的内容复杂了,它除揭示书名外,由以上举例也可以见到,还有表示版权和起广告宣传的作用。 一部书从装订上看,分为几个部分,按次序如下:首册: 称头版为“封面”的很多,如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著录《蟫史》云:“小型本,红纸封面书题仅《蟫史》二字,左下方刻庭梅朱氏藏本。”书名叶的作用及所印文字,本来与平装书的封面相同,只是它的外边尚有书皮,与平装书的封面在最外层不同,所以把书名叶叫封面容易混淆误会。为此也有把书名叶叫“内封”的。更多的把书名叶叫作“题叶”(题页)(因此叶有书题,故名)。如:郑振铎《中国文学新资料的发现》,记《绣像呼家后代全传》说:“题页上写著:半闲居士批点,绣像呼家后代全传,内附陈琳救主,始终同载。金阊书业堂梓。”又如:胡士莹《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补》,记《生绡剪》云:“题页上有花幔主人评点,圣叹外书字样”。还有叫“书前题页”的。这都是为躲开“封面”的称谓,避免误会混淆。但称作“内封”,“题叶”或“书前题页”都不如称作“书名叶”明确贴切。刘国钧《可爱的中国书》记线装本结构说:“护叶之后,是一页题著书名的纸,称为书名叶,从前人称为‘封面’或‘内封面’”。可见早有人注意到这一问题。《国立中央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规则》(商务印书馆出版,1946)中《书名项》规定:“凡无卷端书名及目次书名时,以书名叶之书名为准”。所以著录时以统一称为书名叶为最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