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葵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葵子 【概况】: 异名 千年老鼠屎(《纲目拾遗》)紫背天葵(《植物名实图考》)千年耗子屎(贵州)。 基源 为毛茛科天葵属植物天葵的块根。天葵属仅天葵1种,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和日本,块根及种子供药用。 原植物 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Isopyrum adoxoides(DC.)Ohwi;Aquilegia adoxides(DC.)Ohwi),又名紫背天葵(安徽),菟葵(湖南)小乌头(江西南昌)。 历史 本品即《纲目拾遗》所载的千年老鼠屎,别称紫背天葵根,据引《百草镜》曰:“二月发苗,叶如三角酸,向阳者紫背为佳,其根如鼠屎,外白内黑,三月开花细白,四月枯。”即指此而言。《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紫背天葵,亦与现代商品相同。 但《唐本草》记载的菟葵,别名亦称天葵,是属锦葵科植物。《滇南本草》;谓“紫背天葵草别名天葵”是属菊科裸茎千里光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ex D.Don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块根肉质,略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棕黑色,有须状细根,茎纤细,被稀疏的白色柔毛。茎生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叶柄长3~5mm;小叶扇状菱形,长1.5~2cm,3深裂,每裂片顶端又有2~3个圆齿状缺刻,叶背面常带紫色;茎生叶较小,互生,小叶柄短。 单歧或二歧聚伞花序;苞片、小苞片叶状;花小,白色,带淡紫色;萼片5,花瓣状,窄长倒卵形;花瓣5,匙形,下部连合成筒状;基部背面伸展呈短距状;雄蕊8~14,花丝下部稍膨大,花药长圆形,退化雄蕊2,线状披针形。蓇葖果2~4,长约6mm。 种子多数,细小,黑色,表面皱缩。花期3~4月。果期4~5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图版116∶1-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1050m的丘陵或低山疏林下、草丛、沟边等阴湿处。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 5~6月间挖取块根,除去根须,洗净,晒干。 药材产于江苏、湖南、湖北。 鉴别 性状 块根不规则短柱状、纺锤状或块状,略弯曲,长1~3cm,直径5~10mm;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叶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放射状。气微,味甘、微苦辛。 以干燥、形大、外黑内白、无根须杂质者为佳。 显微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含棕色物。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至20余列细胞,导管放射状排列。有的可见细小髓部。粉末呈淡棕色。 气微,味微甜、涩。 ❶ 淀粉粒极多,呈类圆球形、长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圆形,直径13~50μm,长约至60μm,少数可见点状脐点;或不甚稠密的层纹。 ❹ 网纹导管多见,亦有环纹导管,直径10~55μm,两端可见钝圆的倾斜壁,尚有螺纹导管。另可见鳞叶细胞及木栓细胞。 (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手册》,19页B) 理化 取样品粉末3g,加氯仿15ml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0.5ml供点样;另取样品粉末3g,加50%乙醇20m1.70℃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取上述两种点样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20∶1)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碘蒸气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1)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亦有捣碎后使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素、酚性成分及氨基酸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33 【药性】: 性味 甘、苦,寒。 ❶ 《滇南本草》:“苦、辛,寒。” ” 归经 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痈肿,瘰疬,疔疮,淋浊,带下,乳痈,跌打损伤,虫蛇咬伤。 ❶ 《滇南本草》:“散诸疮肿,攻痈疽,排脓定痛,治瘰疬,消散结核,治妇人奶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乳痈,乳岩坚硬如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捣汁点眼,或外搽。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和小便清利者忌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鲜天胡荽、鸡内金,治尿路结石。 ❷ 配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治痈肿疔毒。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民间草药》:“治瘰疬,乳癌:天葵根1.5g,象贝6~9g,煅牡蛎9~12g,甘草3g。同煎服数次。”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草药》:“治胃热气痛:千年耗子屎6g,捣烂,开水吞服。” 合人乳点眼。” ” 食疗 ❶ 《贵阳民间药草》:“治肺痨:千年老鼠屎120g,放在一只大猪肚内,煮烂去渣食肚,连吃3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