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 【作品赏析】: 这幅年画属时事新闻类,是粗活。 内容是反映清末义和团和清军中董福祥部抗击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时的情景。1900年7月13日侵略军兵分两路,日、英、法三国的四千多人为一路,进犯天津城南门。南门守军为董福祥部。董曾派兵围攻廊房,与义和团合作迫使侵略军溃退大沽。 这次侵略军卷土重来,南门一度失陷,幸而门内埋有地雷,敌军伤亡较大。但清王朝恐洋妥协,加上内奸破坏,董军孤立无援,南门终于失守,并且殃及防守东北角的义和团,腹背受敌,以致天津失陷。 人民群众对抗击侵略军的义和团和董福祥部都是敬仰和怀念的,因而以年画形式对他们进行宣传表扬。 作为时事新闻报导性质的年画,除本幅以外,同时的还有《天津北仓义和团大破洋兵》等,尽管画得比较粗糙,但销售量还是很大,说明它是深受人民欢迎的。 画面上边标题是“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年款是“光绪庚子孟秋。”画面右下角有城垣、城门,城内爆炸的火陷冲天,内有侵略军的残躯。一批侵略军回顾爆炸处,仓皇向城外逃去。 城外有厮杀场面,左右两队清兵持刀夹击,不少侵略军被歼。右边有董字大旗和帅字旗,代表董福祥亲率军队;左边旗上书“左哨”“马”字样,当是董军的一哨。 右方山脚下还架有大炮,正在轰击打著日本国旗的侵略军。敌阵中一个骑马的军官带头狼狈逃去。 山峦上写著紫竹林,代表著天津城外帝国主义的租界地,也是侵略军的大本营。激烈的场面概括地表达了抗击侵略的情景。 画面左上角写著大沽口,代表渤海湾;海面上停留著七八艘军舰,预示著侵略者虎视眈眈,有著更大野心。 整个画面粗犷有力,形象生动。仅用黑、红、黄、绿四块色版,就把这样一个形象诸多的大场面表现得很火热,具有民间年画朴实、豪放的特色。 。清 民间木版年画 纸本套色 纵40厘米 横65厘米 产自杨柳青 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