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名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名精 【概况】: 异名 麦句名姜、虾蟆蓝(《本经》),地菘(《别录》),鹿活草(《唐本草》),野烟(《贵州民间方药集》),挖耳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天名精属全世界有20余种;中国约17种,3变种。 原植物 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唐本草》谓:“天名精鹿活草是也,味甘辛”;《纲目》亦载:“天名精嫩苗绿色,似皱叶菘芥,微有狐气……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小野菊花,结实如同蒿,子亦相似……其根白色,如短牛膝。”按历代本草描述考证,与商品药材原植物对照,基本相符。本种果实为少常用中药鹤虱,《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三版收载鹤虱原植物均为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臭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 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cm,宽5~8cm,顶端尖或钝,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部叶渐小,长圆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沿茎枝腋生,近无梗;总苞钟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顶端尖,中、内层长圆形,顶端圆钝;花序全为管状花,外层雌性,中央两性,黄色。瘦果线形,具细条纹,顶端有短喙。花果期6~10月。 (图见《中国高等值物图鉴》,第4册,483页,图637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缘、溪边、荒地、村旁、路边。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朝鲜、日本、越南、缅甸、锡金、伊朗和原苏联高加索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宜于温暖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坡地及十边地都可种植。 种子繁殖,秋播或春播,按行株距33×26cm点播或撒播。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适量追施堆肥。 采集 春、夏、秋季采集,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药材主产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 鉴别 理化 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点于硅胶G-CMC板上,以苯-乙醇(9:1)为展开剂,以特勒内酯、天名精内酯酮为对照。展开后,喷以1%香荚兰醛硫酸溶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89) 贮藏 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全草含10余种倍半萜成分,有天名精内酯酮(Carabrone)、天名精内酯醇(Carabrol)、格拉尼林(Granilin)、埃瓦林(Ivalin)、鹤虱内酯(Carpesiolin)、埃瓦内酯(Ivaxillin)、11(13)-去氢埃瓦内酯[11(13)-Dehydroivaxillin]、特勒内酯(Telekin)、11(13)-二氢特勒内酯[11(13)-Dihydrotelekin]和异埃瓦内酯(Isoivaxillin)[1,2]。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3;22(12)∶2773 [2]植物学报 1988;30(1)∶71 【药理】: 天名精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显著的作用,用药后,小鼠在短暂兴奋后即转入抑制,四肢肌肉松弛,并呈麻醉状态。 大量则引起阵发性痉挛而致死。能对抗可拉明(Aminocordin)和士的宁的致痉作用。 与巴比妥类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在延脑及脑干部分。 此外,尚有降温、退热作用(正常及菌液引发热之兔)。iv 20~30mg/kg可使免、猫的血压降低,阿托品不能阻断此作用。 对犬、鼠脑组织的呼吸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24 。【药性】: 性味 辛,寒。 ❶ 《本经》:“甘。寒。 ” ” 归经 肺、肝经。 ❶ 《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效 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 主治 乳蛾,喉痹,急性肝炎,疟疾,急、慢惊风,血瘕,血淋,衄血,疔肿疮毒,皮肤痒疹,虫积,脚癣。 ❶ 《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 ❶ 《本草经集注》:“垣衣为之使。” 方选和验方 ❶ 救生丸(《经效济世良方》)治缠喉风:天名精细研,用生蜜和丸弹子大,噙化1~2丸。 如无新者,只用干者为末,以生蜜为丸。 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伤寒蕴要》:“治咽喉肿塞,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地菘捣汁,鹅羽扫入,去痰最妙。” ❶ 李时珍《纲目》:“天名精,并根苗而言也,地菘言其叶苗也,鹤虱言其子也。其功大抵只是吐痰,止血,杀虫,解毒。故擂汁服之,能止痰疟,漱之止牙疼,挼之敷蛇咬,亦治猪瘟病也。” 辛寒能散湿祛热,则小虫自除也。除痹者,去湿之功也。 除胸中结热,止烦渴,祛热散结,益阴之功也。逐水者,湿热散,则水自消矣。其主破血,生肌,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凉血除热散结之力也。 ” 盖消痰解毒,清热降火,开结利窍,合数者之功用,兼而有之,宜其投之辄效。 其余诸证之应用此物者,大旨亦不外此十二字之作用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