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青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青叶 【概况】: 异名 大青(《中药志》),菘青(药学通报)。 基源 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叶。菘蓝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约5种,3种供药用。 原植物 菘蓝1satis indigotica Fort.[I.tinctoria L.var.indigotoca(Fort.]T.Y.Cheo et K.C.Kuan),又名蓝靛(通称),大靛(江苏) 形态 二年生无毛草本,常被粉霜,植株高50~100cm。具近圆锥形主根,直径2~3cm,长20~40cm。 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4cm,宽1.5~4cm,顶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茎生叶蓝绿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1~4cm,基部圆形或具不明显叶耳;茎顶部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宽1~1.2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宽1.5~2mm;雄蕊6,4长2短;具蜜腺;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 短角果近长圆形,长9~25mm,宽2~7mm,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果瓣具中脉;果梗纤细,下垂或开展。种子1粒,淡褐色,长圆形,长8~10mm。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9册.428图) 生境与分布 生干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 原产中国,黑龙江、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有栽培。 。【生药】: 采集 菘蓝:8~10月采收叶片,晒干。 菘蓝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鉴别 性状 菘蓝叶多皱缩卷曲,肿的破碎。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以完整、叶大、色暗灰绿者为佳。 显微 菘蓝粉末深灰棕色,气微,味微苦。 ❶ 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有的表皮细胞也含有,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 ❹ 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直径14~45μm,角隅处壁厚至14μm。 理化 ❶ 取菘蓝叶样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浸泡20小时,滤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以靛玉红为对照展开后,置日光下检视,斑点显红色。 (图见《中药材薄属色谱鉴别》.图210A)❷ 取样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浸泡20小时,滤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醋酸乙酯-石油醚(12.2∶2.7)为展开剂,以靛王红为对照展距16.8cm,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10B)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枝梗、枯叶及杂质,抢水洗净,稍晾,及时切段。 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新鲜叶中含有大青素B(Isatan B)(水解后产生靛蓝和氧代葡糖酸)。 新鲜植物中含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3-Indlylmethy glucosinolate)或称芸苔甙(GlucobraSSicin)、1-甲氧基-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又名新芸苔甙)(Neoglucobrassicin)、1-磺酰-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又名1-磺基-芸苔甙,1-Sulpho-3-indolymethy gl ucosinolate)[1]。茎、叶中还含靛玉红(Indirubin)[2]。 参考文献 [1]中药志.第1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55 [2]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6 。【药理】:❶ 抗癌作用 靛玉红对小、鼠白血病L1212的抑制率较高,对小鼠肉瘤180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大鼠瓦克癌瘤256,sc和ip 200mg/kg,共6~7d,抑制率分别为47~52%和50~58%。ig 500mg/kg抑制率为23~33%。sc 200mg/kg 2次,可延长瓦克癌瘤256腹水型大鼠生存时间43%。对小鼠Lewis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❷ 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发现靛玉红有明显抑制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DNA聚合酶Ⅰ的活性,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2]。 毒性 小鼠ig 5g/kg每天1次,连续5次,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犬ig200mg/(kg·d),3rno3只犬有1只死亡[1]。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7 [2]生物化学杂志 1987∶3(3)∶225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别录》:“苦,大寒。” 归经 入心、胃经。 ❶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手少阴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 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发斑发疹,黄疸,热痢,喉痹,丹毒,痈肿。 ❶ 《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❶ 《本草经疏》:“不可施之于虚寒脾弱之人。” 配伍应用 ❶ 配草河车、连翘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❷ 配蒲公英、或配地锦、野菊花、海金砂,治麻疹合并肺炎。 ❹ 配胡颓叶、莱菔子,治慢性支气管炎。 ❻ 配丹参、郁金、贯众,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方选和验方 ❶ 《江西草药》:“预防乙脑、流脑:大青叶15g,黄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 ” ❹ 大青汤(《延年方》)治时行壮热头痛,发疱如豌豆遍身:大青叶90g,栀子15g,犀角30g,豉15g。水煎分3次服。 水煎热服。 ❽ 大青汤(《圣济总录》)治咽喉唇肿,口舌糜烂,口甘面热:大青、升麻、大黄(锉,炒)各60g,生干地黄(切、焙)90g。每服4g以水煎去渣温服。 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水下。 ⑾《江西草药》:“治淋巴结炎,阑尾术后感染等炎症:大青叶、木芙蓉叶各250g,蒲公英90g。水煎12小时,取汁2L,每服20ml,每日3次。” ⑿《山东中草药手册》:“治无黄疸型肝炎:大青叶60g,丹参30g,大枣10枚,水煎服。” ⒀青沙汤(《中药临床应用》)治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所致的高热:大青叶15g,海金沙草30g。水煎服。 ⒁《泉州本草》:“治血淋,小便尿血:鲜大青叶30~60g,生地15g。水煎调冰糖服。日服2次。” ⒂《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大青叶、板蓝根各18g,草河车、连翘各9g,水煎服,每4~8小时服1次。” ⒃《全国中草药汇编》:“预防流行性感冒:大青叶、贯众各500g,混合,加水5L煎至2L,成人每次100m1日服3~4次,小儿酌减,连服5天。” ⒄青紫解毒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病毒性上感:大青叶30g,紫草30g。水煎服。” ⒅大青凤眼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肺脓肠,用至空洞闭合,病灶消失:大青叶30~60g,凤眼草30~60g。水煎,每日2次,分4次服;或大青叶,凤眼草制成注射液,每1ml含生药1g,每次2~4g,每日2~4次。 单方应用 ❶ 痢炎宁(《中草药学》)治菌痢,肠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大青叶,轻质氧化镁制成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 ❷ 《中草药学》:“治钩虫皮炎:单味大青叶适量,捣烂局部外敷。” ❶ 李时珍《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五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 《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 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