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原意是极大的叛逆,不合正道。这是封建统治者对造反者和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现也指不合某种道德标准,或罪大恶极。 逆:叛逆,背叛。 不道:不合封建道德标准。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汉·班固《汉书·宣帝纪》八:“(杨恽)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功能、例句] ❶ 作宾语。 丁榕《理解,应该是双向的》:“我们女孩子只要和男孩子在一起,你们就认为大逆不道,进行审问。” ❷ 作谓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一四回:“成济大逆不道,可剐之,灭其三族。” [附条] ❶ “大逆无道”。《史记·高祖本纪》。 ❷ “反逆不道”。 《三国演义》二一回。 [同义] 离经叛道 犯上作乱 [反义]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规行矩步 [辨误] 逆,不读y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