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古国名。 见《后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晋书·四夷传》和《魏书·西域传》等。亦作犁鞬、犁靬、海西国。东汉与魏晋时指称罗马帝国,南北朝时指称东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屋大维(奥古斯都)废除共和制,建立元首制,开始罗马帝国时期。 强盛时领土西至西班牙、不列颠,东至幼发拉底河,北至多瑙河、莱茵河,南至非洲北部。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国都为拜占庭,故亦称拜占庭或拜占庭帝国。其疆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外高加索的一部分,6世纪中期曾占有北非和意大利。7世纪中叶后叙利亚和埃及为阿拉伯帝国占领,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与中国有外交、贸易和文化往来。汉和帝永元九年(97)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因海路阻断而止。桓帝延熹九年(166),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五帝安敦(161-180)遣使自海路来中国(一般以为其国商人所托)。 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其王亦遣使至晋。隋唐起汉文古籍亦称为拂菻。 参见“拂菻”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