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发汗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发汗藤 【概况】: 异名 紫藤、白龙藤、白藤、断肠叶(《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大发汗(《云南中草药》)。 基源 为豆科紫藤属植物白花藤萝的根。紫藤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7种。 原植物 白花藤萝Wisteria venusta Rehd.et Wils.(W.brachybotrys S.et Z.var alba Mill.) 历史 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大发汗藤生云南山中,蔓生挺劲,茎色淡绿,每节结一绿片,圆长过许,片端发两枝,横直下垂,长茎中穿,宛如十字附枝生叶,叶如苦瓜叶而少,花叉有锯齿,土人以其藤发汗故名。”其图及描述均非当今之豆科药物。 待进一步考证。 形态 攀援灌木,高1~2m。 嫩枝绿色,老枝灰黄色;树皮常不规则开裂;植株被黄色细毛,后脱落。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卵形或长椭圆形,至长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两面被绢毛,总叶柄基部微膨大,长15~20cm。总状花序下垂,长10~15cm,花白色,野生型青莲紫色,长2~2.5cm。荚果长15~20cm,密被绒毛。种子3~4。花期6~7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1页.0202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岩石缝或灌丛中。分布于云南。原产日本。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其分子量70万~80万。 参考文献 CA 1985∶103:200866n 【药性】: 性味 苦、辛,热。 有毒。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 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中药大辞典》:“发汗解表,除风祛湿。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发热,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5~0.9g。外用:研末调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