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干戈
[结构] 动宾式。 [释义] 原指大规模地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做某件事。 干戈:干古代指盾;戈古代指像矛的兵器;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戢干戈,载橐弓矢。”《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功能、例句] 多作谓语。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当晋、奉两军在京汉线上作战的时期,冯、鲁两军也在陇海线上大动干戈。”蔡东藩《五代史演义》一〇回:“那时又要大动干戈了。” [附条] ❶ “兴动干戈”。《三国演义》五四回。 ❷ “妄动干戈”。《三国演义》六一回。 [同义] 大打出手 鸣鼓而攻之 兴师动众 [反义] 鸣金收兵 化干戈为玉帛 [辨误] 戈,不读gu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