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极延缓综合征
最初由Reynolds于1976年在报告奎尼丁晕厥病例时提出。 晚近不少学者将Q-T延长综合征、奎尼丁晕厥、低血钾症、脑卒中、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慢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及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胺、锑剂、乙胺碘呋酮等)中毒等情况,当其表现为Q-T间期或Q-U间期延长、U波高大或T波增宽,严重的发作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扭转型室速、室扑及室颤等)及晕厥或猝死时,统称为复极延缓综合征。尽管引起本综合征的上述疾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心室复极过程延缓是其共同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