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
也称世族。 东汉以后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各地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特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门第等级,凡大姓豪族称为士族或世族,属于显贵之家,故也称高门。凡不属于士族的地主则列入庶族,也称寒族或寒门。其时官职有清浊之分,清官只能由士族担任,出身寒门者只能做浊官。士族高门子弟,凭籍世资,可“坐至公卿”;年满二十,不经选举便可作“职闲廪重”之官,且很快升迁。文职高官均在士族高门中遴选。 士族高门为维护其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特权,不仅把持某些官位不让庶族寒门插手,在婚姻上也有严格限制,士、庶间不能通婚,否则被视为婚姻失类。士、庶地位悬殊,车服异制,甚至不得共座位、通交往。庶族寒门虽富贵,仍不免为士族高门所轻视。 士族为显示其高贵出身和防止庶族假冒,非常重视家谱,讲究郡望,故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盛极。朝廷或由专人掌管百家谱,设置谱局,官吏职位高低,即据士族家谱进行选举。隋唐时代士族门阀制衰落,“用人不偏于士族”,实行科举制,为普通地主中的人材提供了较广泛的做官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