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柏
【名称出处】:《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概况】: 基源 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地柏的全草。 原植物 地柏Selaginella kraussiana(Kunze)A.Br.(Lycopodium kraussianum Kuntze)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细弱,匍匐生根,叶疏生。叶卵形,具膜质白边。枝互生,腹背扁平;密生叶,背叶(侧叶)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2mm,宽约0.8mmm,口为直角开展;腹叶(中叶)斜卵状披针形,长约1.2mm,宽约0.5mm,全缘,具膜质白边。 孢子囊穗生于枝端,圆锥状,无梗;孢子叶卵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林下。 分布于中国东北。非洲、欧洲、南美及日本也有分布。 。 【化学】: 含2-0-α-D-葡萄吡喃糖基-α,α-海藻糖(2-0-α-D-Glucopyanosyl-α,α-trehalose)。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28 【药性】: 性味 淡,凉。 功效 解毒,消肿,镇咳,祛痰。 主治 肺热咳嗽,火烫伤,痔疮,无名肿毒,蜂刺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鲜草捣烂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吐血:地柏枝、侧柏叶、棕树根、茜草根、苦蒿头、白芽根。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四川中药志》:“治汤火烫伤:地柏枝,研细,调麻油搽。” ❷ 《四川中药志》:“治刀斧伤出血:地柏枝,研末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