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黄叶
【概况】: 异名 金不换叶(《纲目拾遗》)。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钝叶酸模的叶片。 原植物 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 余项参见“土大黄”条。 。【药性】: 性味 苦、微辛,凉。 ❶ 《福建民间草药》:“酸、微涩,平。”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凉。” 功效 清热,去风,散瘀,消肿。 主治 肺痈,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 ❶ 《纲目拾遗》:“治 虫伤,用叶捣涂。治肺痈。” ❷ 《植物名实图考》:“敷疮。” ❸ 《福建民间草药》:“止血行血,散瘀生新,解热去风。” ❹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头晕,清血热。” ❺ 《本草推陈》:“治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痄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冲服。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百草镜》:“治肺痈:土大黄鲜叶7片。捣汁,酒煎服3次。” ❷ 《慈航活人书》:“治春夏跌打疼痛、风气:土大黄叶,捣汁冲酒服。渣加毛脚蟹捣烂敷。如风气,只用渣敷。 ” ❸ 《百草镜》:“治肿毒初起:土大黄叶15g捣碎,陈酒煎服。” ❹ 《湖南药物志》:“治月经不调:土大黄叶5~7枚,水煎,冲甜酒服。” ❺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土大黄鲜叶30~60g,水煎。口服或鼻饲灌服,每天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