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 它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体制进行的,反映著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具有相应的责、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履行对企业的管理职能。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多次变动,但都局限于解决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之间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总的是,企业缺乏活力,缺乏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过多,直接控制过多,使企业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严重妨碍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相继出现了利润分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自负盈亏、利润递增包干、利税同工资总额挂钩等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度,调整了国家和企业的责、权、利关系。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进一步改善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发挥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