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回回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回蒜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 异名 辣辣草(四川),水胡椒、蝎虎草(《救荒本草》),水杨梅(《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糯虎掌(昆明)。 基源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回回蒜的全草及果。 原植物 回回蒜Ranunculus chinensis Bge.(Ranunculus pensylvanicus L.var.chinensis Maxim.;Ranunculus biachyrhynchus Chien)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本条下引《救荒本草》载:“回回蒜一名水胡椒,又名蝎虎草,生水边下湿地。苗高一尺许,叶如野艾蒿而硬,又甚花叉……苗茎梢头开五瓣黄花,结穗如初生桑椹子而小,又似初生苍耳实亦小,色青,味极辛辣,其叶味甜。”据其附图即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 茎直立粗壮,高20~70cm,分枝多,与叶柄均密生淡黄色糙毛。3出复叶,叶片宽卵形至三角形,长3~12cm,小叶2~3深裂,裂片披针状楔形,上部有不等的粗齿或缺刻或2~3裂,两面伏生糙毛。 花序有较多疏生的花,花梗贴生糙毛;花直径6~12mm;萼片狭卵形,外面生柔毛;花瓣5,与萼片近等长或稍长,黄色或上面白色,基部有短爪。瘦果扁平,长3~3.5mm,宽约2mm,为厚度的5倍以上,无毛,边缘有宽约0.2nm的棱,喙极短,长0.1~0.2mm。花果期5~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8卷.324页.图版10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0~2500m平原与丘陵、溪边、田旁的水湿草地上。 全中国均有分布。印度、朝鲜、日本及原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❶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辣,微温,有小毒。” 功效 消炎退肿,截疟,平喘,杀虫。 主治 肝炎,肝硬化腹水,疟疾,哮喘,疮癞,牛皮癣。 ❶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全草为引赤刺激剂,并用治气管炎疾病。民间用以外包寸口,治疟疾,塞鼻去眼翳,包耳下治牙痛,外搽治牛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捣敷发泡,绞汁搽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疟疾:水杨梅鲜果捏扁,发疟前两小时,外敷手腕脉门处。” 食疗 ❶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水杨梅10g,苦马菜3g,蒸水豆腐服食。慢性肝炎用水杨梅兑红糖煮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