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清代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政府下令搜集天下图书,次年正式开设四库全书馆,命纪昀为总裁,集中当时大批著名学者,进行编纂工作,历10年以后基本完成。收录图书3457种,79070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编录,故名四库。全书编成后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文溯阁、热河文津阁、杭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另有底本一部藏翰林院。文源阁本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翰林院底本毁于八国联军之役。文渊、文津、文溯阁本基本完好。 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纪昀等作《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对《四库全书》所收书籍的渊源、版本和内容作了介绍及评论。《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对于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清王朝出于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借机对全国图书进行大量的焚毁与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