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嘎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嘎察 【名称出处】:《藏药志》 【概况】: 基源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高原毛茛和棉毛茛的干燥花。 原植物 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Maxim.)Ovcz.和棉毛茛Ranunculus membranaceus Royle(R.pulchellus C.A.Mey.var.sericeus Hook.f et Thoms.) 历史 据《藏药志》引《晶珠本草》记载:嘎察,味辛,可温胃祛寒,攻溃去腐,消水肿,排黄水,治头昏,白喉,寒性痞块;生于沼泽草甸和阴凉湿地,叶若蛙爪,花黄色,光亮。现藏医用以上两种毛茛入药。前者小叶片分裂,有似蛙爪,花黄色,与《晶珠本草》所述颇一致,应为正品;后者之基生叶通常全缘,不太符合上述描述,应视为代用品。 形态 棉毛茛为多年生草本,高5~30cm。 须根基部稍增厚呈纺锤状。茎直立或斜升,分枝,被白柔毛。 3出复叶,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圆肾形或倒卵形,长1~4(~6)cm,小叶片二至三回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线形,先端稍尖,两面或下面贴生柔毛;中、上部叶渐变小,3~5全裂,裂片线形,有短柄或无柄,基部具柔毛膜质鞘。花较多,单生于茎顶或枝端,直径8~12(~18)mm,花梗被白色柔毛;花黄色;萼片椭圆形,长3~4(~6)mm,被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5~9mm,爪长0.8mm,蜜槽袋穴状;花托圆柱形,常生细毛;雄蕊10~25;雄蕊多数无毛。 聚合果长圆形,长6~8mm;瘦果多数,卵球形,较扁,长1.5mm,喙直伸或稍弯。花期6~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8卷.270页.图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0~5000m的荒石滩坡和砾石草甸中。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及西藏。 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高原毛茛与棉毛茛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生叶具长柄,为3出复叶,小叶片二至三回3全裂或3深裂,具长小叶柄;花瓣之蜜槽点状。 余项参见“高原毛茛”条。。 【药性】: 性味 《藏药标准》:“辛,热。有小毒。” 功效 解毒,利水。 主治 《藏药标准》:“用于腹水,浮肿,咽喉肿痛,积聚肿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