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痈
病名。 出《诸病源候论》。指痈疡发于咽喉部位。 多因六府不和,血气不调,风邪客于喉间,为寒所折,气壅而不散,结而成痈。 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命名各异。 发于喉关者,名喉关痈;发于喉关里者,名里喉痈;发于舌下,如生一小舌样,喉肿痛者,名 舌喉痈。详各条。 喉痈发病迅速,常见恶寒高热,痰涎壅盛,呼吸困难等症。类似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病。 治宜疏表解毒,清热消肿。用清咽利膈汤(《喉科紫珍集》: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防风、桔梗、甘草、黄连、黄芩、栀子、玄明粉、玄参、大黄)加减。 外吹冰硼散。或待脓成后,于高肿处以刀针刺破以泄脓毒。 并经常保持咽喉口腔清洁,另以银花、薄荷、甘草、连翘、桔梗煎水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