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古特马尿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古特马尿泡 【概况】: 异名 矮莨菪(植物学报),唐冲嗄博(藏药名),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茄科马尿泡属植物马尿泡的种子和根。马尿泡属全世界仅1种,特产中国西部,药用。 原植物 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 历史 始载于古《藏本草》。 《月王药珍》、《四部医典》、《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及《晶珠本草》均有收载。 后者引《图鉴》说该药有雪山生与草地生两类,雪山生者:“生于沙石山坡和草坡交界处。根粗壮,无茎,叶皱而厚,平铺地面,花白色,微黄,果荚象白布小袋,种子黑色,细小,肾形,成熟种子有油性。”即系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被疏柔毛和腺毛。 根粗壮肉质,根茎缩短,具多数休眠芽。茎直立短粗,下部叶鳞片状,上部叶密集、草质、铲形或长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连叶柄长10~15cm,宽3~3.5cm,叶缘全缘或浅波状,叶柄有翅。 总花梗腋生,有花2~3朵,花萼筒钟形,先端5浅裂,花后迅速增大呈壶状包围果实,花冠筒状,黄色,长约2.5cm,先端5浅裂,外表密生短腺毛。雄蕊5枚,雌蕊1枚,花柱不伸出花冠。 蒴果球形,尿泡状,径约1cm,近中部盖裂,为宿萼包围,宿萼长8~13cm,具明显凸起的纵肋和网脉,顶端平截不闭合。种子黑褐色、肾形、略扁平。花期6~7月,秋后果熟。(图见《中国植物志》.67卷.第1分册.29页.图5)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海拔3200~5000m的高山砂砾地及干旱草原、路旁。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生药】: 采集 秋季果熟时采收种子,9~10月采挖根,晒干。 【化学】: 根含莨菪碱(Hyoscyamine)1.67~3.82%,山莨菪碱(Anisodamine)0.27~0.68%,莨菪醇,红古豆碱,去水阿托品,偶含东莨菪碱,樟柳碱(Anisodine)[1,2]。 附 叶含莨菪碱0.33~2.18%,山莨菪碱0.1~0.6%,东莨菪碱为0.02~0.09%,有时含微量莨菪醇,及去水阿托品[1,2]。 参考文献 [1] J Ethnopharmacology 1983;8(1)∶1 [2] 中草药 1985;16(6)∶19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有毒。 ❶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痛消肿。 主治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消肿。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疮毒,癌瘤及皮肤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15~0.3g。 外用:煎水洗或乙醇浸涂患处。。【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疮毒,癌瘤及皮肤病:唐古特马尿泡0.15~0.3g,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