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野仙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长篇小说。清李百川作。八十回。写冷于冰自幼热衷功名,后被荐为严嵩书启先生,因赈济山西灾民事,与严闹翻。他眼见奸臣当道,忠良被害,决定弃家访道,但并未忘却尘世,仍然到处宣扬忠孝节义,并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作品以冷的活动为线索,贯穿几组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绘人状物颇带讽刺意味,受到《儒林外史》一定影响。语言生动流畅。但有一些猥亵描绘。有上海书局石印本、198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本和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排印本。 ☚ 蟫史 镜花缘 ☛ 绿野仙踪(美)鲍姆 〔梗概〕小姑娘多萝茜是个孤儿,跟叔叔婶婶生活在堪萨草原上。 一天,风暴袭来,小木屋拔地而起,带着多萝茜和小狗托托向远方飞去。 小木屋飞到一个奇异美丽的地方才落下来。多萝茜跑出来,见从果树后面出来三男一女。那女的是巫婆,对多萝茜说: “孩子,感谢你的小木屋压死了恶女巫,我们芒奇金人完全自由了!” 从女巫口里,多萝茜知道自己来到了奥茨的地方,周围都是大沙漠,没法回家了。她急得哭了起来。 女巫想一想,对多萝茜说:“你去翡翠城请男巫奥芝帮助吧。”她在多萝茜前额吻了一下,“记住,谁也不敢伤害被我吻过的人。” 多萝茜道了谢,穿上那个女恶巫的银鞋,带着小狗托托上路了。一路上她结识了三个伴儿:稻草人想请奥芝给它安装脑子,铁皮人想有一颗心,而狮子则需要奥芝给它胆量。 一道又宽又深的峡谷拦住了去路。这时胆小的狮子忽然来了勇气,说:“让我驮你们过去。”稻草人怕出事,说:“我摔不死,你先驮我吧。” 大家安全过去了。不久,他们听到一种奇异的声音,狮子说那是开力大的吼叫声。开力大身体像熊,头像老虎,能轻而易举地把狮子一撕两半。大家怕极了,说快跑。可是,前面是更加宽的深俗。怎么办呢?不料稻草人急中生智,对铁皮人说:“你把谷边的大树砍倒,不就能架成一座桥吗?”狮子赞扬稻草人:“你已经有脑子啦。”他们架起桥,刚刚走过去,只见两个开力大追到桥上来,稻草人叫铁皮人砍断了桥,两只怪兽摔死了。 多萝茜和她的朋友们经过许多艰难险阻,才来到翡翠城。奥茨说愿意帮助他们,但有个条件:他们得先把统治温基国的西方恶巫杀死。他们只好去找西方恶巫。 西方恶巫只有一只眼睛,见他们来,马上用银笛招来一群恶狼。铁皮人挥起斧头,把狼都杀死。恶巫又用银笛唤来一群乌鸦,结果也被稻草人给一个个勒死。经过一场恶斗,最后,多萝茜往恶巫身上泼了一桶水,竟意外地使恶巫溶化掉了。 温基国的人们获得了解放,想请铁皮人当国王,可铁皮人说:“我得去找伟大的奥茨呢。” 其实,奥茨并不伟大,而是个极普通的魔法师。那时候他驾驶气球掉在这里,人们见他是从云彩里下来的,都非常怕他,就叫他当国王了。多萝茜听完奥茨的话,失望极了:“我可怎么回去呢?”奥茨说:“我家离你们草原不远,让我们一道坐气球回去吧。我也不想过这种骗人的生活了。”多萝茜说:“好的。”不料,她还没来得及上去,气球就带着奥茨飞走了。有个卫兵见多萝茜发急的样子,就出个主意,说住在桂特林的南方女巫甘林达,兴许能帮助她。于是,多萝茜决定去找甘林达。翡翠城的人们要稻草人当国王,他说等把多萝茜送到目的地再回来。铁皮人和狮子也决定陪多萝茜一道去。 要找女巫甘林达,可真是不容易呀!碰到的第一道难关,是可怕的魔树。它们把人缠起来摔回去,不让过去。多亏铁皮人斩断了它们。接着又遇见一只像大蜘蛛的怪物,它吃起大老虎来,如同吃小苍蝇一般,狮子跳到怪物的背上,猛击怪物的头,把它打死了。这里的野兽们要狮子当大王,狮子说等多萝茜安全地找到甘林达才能回来。 多萝茜还遇见了射头人,那头能离开身体打人,然后又回到自己身上……多萝茜多次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绝境中逢生,才找到女巫甘林达。 甘林达听完多萝茜的请求,指指多萝茜穿着的银鞋说: “难道你不知道吗?这双银鞋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带你到想去的地方。看你,白白经历了这么多艰险。” “可是,”稻草人说,“不然的话,我就不会有神奇的头脑了。 “是啊,”铁皮人也说,“我也得不到我可爱的心了。” “还有我,也要永远胆小地生活着!”狮子激动地补上一句。 多萝茜说:“看见朋友们如愿以偿,太高兴啦!”她谢过女巫,同朋友们拥抱接吻后,便抱着小狗托托飞走了。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也同女巫告别,当大王去了。 〔赏析〕这部童话原名《奥茨国的魔术师》,作品通过惊险曲折的幻想故事,赞扬善良、勇敢的品质和友爱互助、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作品的幻境奇特,各类形象善恶分明,性格突出,情节紧张曲折,对儿童很有吸引力。 〔作者简介〕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生于纽约州的奇特南戈。美国作家。主要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处女作《鹅爸爸的书》甚为畅销。《奥茨国的魔术师》、《奥茨的国土》、《奥茨国的翡翠城》等24部“奥茨”系列童话享有世界声誉,被读者誉为“奥茨的作家”。 《绿野仙踪》绿野仙踪
清乾隆抄本《绿野仙踪》 正文书影 清道光十年(1830) 刊本 《绿野仙踪》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金不换》、《绿野仙踪全传》。一百回,一作八十回。题“百川李先生著”。李百川,江南人,约生于清康熙末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生平籍里未详。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抄本,一百回,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美国印第安那图书馆、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清道光十年(1830)刊本,八十回,藏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清艺林山房藏板本,八十回;清道光二十年(1840)武昌聚英堂刊本,八十回。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清道光十年(1830)刊本,198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3年华艺出版社影印清乾隆抄本,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人民中国出版社“明清佳作足本丛刊”、1993年岳麓书社排印清乾隆抄本,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清道光十年(1830)刊本。 明嘉靖年间,直隶广平府成安县绅士冷松,由举人选授山东青州府昌乐知县。因古朴清正,不徇情面,人称“冷冰”。与上司不和,削职回籍。生一子,容貌清秀,聪慧超群,取名冷于冰。于冰自幼受塾师王献述教诲,十二岁时已满腹诗书,出口成章,十四岁俨然文坛宿将,县、府科考皆为第一。十六岁娶妻,生子逢春。其少年心性,功名心切,然两次参加乡试,均不第。因结识奸相严嵩的走狗罗龙文,被罗引荐为严嵩幕僚,受到严嵩父子的赏识。又因拒绝起草诬陷山西巡抚、御史的奏疏,触怒严嵩,是年科试,再次名落孙山。于冰伤心而归,看破朝政腐败,仕途险恶,遂封书不读,乐妻娱子。及亲见夏言一家的被害及杨继盛的惨死,功名之念更淡。加之好友潘知县的猝死及业师王献述的急症身亡,顿觉人生无常,一切皆虚。遂决意出家访道,虽家人、妻子百般拦阻,终于施计脱身。 于冰离家后寻仙至百花山,历尽千难万险,虎口逃生,在岱州泰山庙打跑女鬼,救出段祥,结识江洋大盗连城璧。经潼关至华山寻访异人,被恶僧欺骗,银两尽失,靠卖文糊口。如此云游五、六年,未遇神仙。又过黄河,往淮安、扬州、苏州,终于在杭州天竺寺遇到化为乞丐的火龙真人,得其指点,精心修炼。 真人授其驱邪木剑、宝葫芦、雷火珠等宝物。 一年后,在湖南安仁县收伏厉鬼张崇、吴渊,将两人改名为超尘、逐电,装在葫芦内听用。 遂以道术周行于天下。 又诛杀狐妖、蛇精、蜈蚣精,在王屋洞得到《宝箓天章》,收猿不邪为徒。 连城璧外出寻访胞兄连城玺,得知其聚众抢劫被捕入狱,遂率众人劫牢,大闹泰安府。连城玺被杀,连城璧被擒,冷于冰于押解途中将其救下。经此,连城璧参透世情,决意随于冰出家。于冰送其到金不换家静养。金不换乃连城璧表弟,虽是小户人家子弟,却有胆气,连城璧在其家静养,不换殷勤款待。其妻郭氏却嫌连城璧白吃白住,暗向官府告发。连城璧杀退官兵,手刃郭氏,连夜奔逃。金不换受累遭刑,被释后至山西,于怀仁县遇寡妇方氏,遂缔姻定居。岂料方氏前夫之死为讹传,不久还家,扭送金不换至官府,告其奸霸良人妻子。不换受刑折银,万念俱灰,遂出家访道。在杭州,搭救投水自尽的忠良之后沈襄,解囊赠金,助其赴江西投亲。后至泰安,遇冷于冰和连城璧,与连城璧同被置于琼岩洞修炼。 河南客商朱文炜到四川省亲,其兄朱文魁毒死其父,抛下文炜独自携资还乡。文炜将讨账所得三百余金资助被贪官逼迫卖妻的林岱,林岱带妻小去荆州投岳父。朱文炜与家人段诚沦为乞丐,贫病交加,得冷于冰救助,投奔林岱,在荆州总兵林桂芳处任幕宾。朱文魁回乡后诈称文炜已死,因赌输设计卖弟媳,文炜妻姜氏主仆设计脱身,也得冷于冰相救,被送往冷家暂住。朱文魁害人不成,妻子反被强人抢去,遂翻然悔悟,到四川寻弟,途中误入贼窝。其妻殷氏被盗贼乔大雄霸占,代夫求救,得免死。文魁与妻设计杀死乔大雄逃走,被官兵捕获,送林总兵处发落,因得与文炜相见。其时,盗首尚师诏率众起事,林总兵得文炜出谋画策,又得冷于冰道术相助, 冷于水 清乾隆抄本《绿野仙踪》插图书影 遂大获全胜。文炜夫妻团圆,又与林岱同被封官。于冰令董玮投林岱,改名林润。泰安城已故陕西总督之子温如玉,家资丰饶,喜好嫖赌。于冰一见,惜其仙骨,劝其出家。如玉贪恋富贵,羡慕风流,不听。后被诬与叛案有涉下狱,倾家资方得出脱。如玉想发财,在朋友尤奎怂恿下,凑银九千两贩货江南。途中尤奎拐走银两,如玉主仆哭诉无门。回乡后,家人四散,母、妻相继病亡。在无赖苗秃子、萧麻子哄诱下,卖掉全部屋产,嫖上名妓金钟儿。于冰再来点化,仍不悔悟。金钟儿私与如玉金银,欲赎身从良,如玉暗将仅剩的五百金及金钟儿私房带回家,交仆人韩思敬收管,韩夫妇监守自盗,谎报窃案。苗秃子因向温借银未成,将金钟儿私赠体己事告知鸨母,逼死金钟儿。温如玉人财两空,无家可归,遂往京师寻冷于冰。 冷于冰施法术,将严世蕃、陈大经搜括之银两摄来,藏于玉屋洞中。火龙真人指示他往陕西崇信县济抚灾民,遂将所摄银两及平凉知府冯某私囊数万,又借陕西藩库若干,遍济百姓。冷回到琼岩洞,不见连城璧与金不换二人。原来连城璧赴衡山寻师,误入骊珠洞,被狐狸精强迫成亲,冷于冰将其救出,又与其一起到报国寺救出被蝎子精所困的金不换。冷于冰摄取严嵩库银二十六万两还陕西府库。雪山道人告诉冷于冰《天罡总枢》下落,于冰命连城璧和金不换到玉屋洞跟猿不邪学道,只身往江西寻找《天罡总枢》。 冷于冰在江西安山凌云峰刺杀鱼妖,得到《天罡总枢》,潜心攻读,洞悉精微,因知过去未来之事。复将书送奉火龙真人。冷于冰助林润考中进士。此时温如玉梦游华胥国,梦中被招驸马,出将入相,享尽人间富贵,又兵败被杀。醒后看破红尘,立志学道,被于冰送于琼岩洞中修炼。金不换路遇严嵩管家阎年抢民女,畋施小计,戏弄阎年。冷于冰在虎牙山收伏翠黛、锦屏,认为门徒。 林润点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时海边倭寇猖獗,帝命赵文华、胡宗宪、朱文炜领兵出师。文炜与赵、胡二人不合,被参。赵搜括民财,私通倭寇,用四十万金买敌佯败,以冒功请赏。林润娶前科状元邹应龙之妹为妻,郎舅决心除奸臣。倭寇再度入侵,上命赵、胡出征。二人通敌,却送银无效,兵败镇江。总督陆凤仪启奏,本章被严嵩暗藏。林润得大学士徐阶支持,由邹应龙代笔,参奏赵、胡。帝阅本章,立拿赵、胡问罪,调朱文炜、林岱、俞大猷赴江南迎敌。三人旗开得胜,收回失地,俱立功升官。 受金不换救济的沈襄到江西万年投亲,被荐于乡绅周通家为西席。周通之子周琏是冷于冰表弟,虽其父把功名之念寄托在独子身上,不惜每年出一千两银子为其延师,却无心功名,专好女色。偶于本城齐贡生家见其女蕙娘貌美,遂倾心钻营,先奸后娶。周琏迷恋蕙娘,冷淡大妻何氏,且百般羞辱,何氏不愤自尽。不久家中闹鬼,周琏为鱼妖迷惑,形销魂失。于冰派弟子猿不邪前去捉拿鱼妖,救出周琏。后周通按冷于冰之嘱,为沈襄娶妻定居。 邹应龙在城外邂逅袁太监,得内线支持参倒严世蕃,严嵩被革。巡抚江南的林润又参严党,群逆俱伏诛,天下靖宁。此时冷于冰领猿不邪、连城璧、金不换、翠黛、锦屏、温如玉六徒在山中炼丹。连、金、翠、温四人用心不专,遭财、色磨炼,后经冷于冰责罚教诲,各自悔过。冷于冰骑鸾朝帝阙,封普惠真人,其余诸人亦各成仙。 绿野仙踪《绿野仙踪》写明嘉靖年间,直隶成安县书生冷于冰入京考试,被奸相严嵩延入府中为书启,他目睹严嵩蠹国害民,忠臣直士纷纷被杀,并祸延子孙,因而灰心仕进,想出家修道,学成仙法来救世。他走遍南北,历遭邪僧恶道诈骗,几乎性命不保。后在西湖得遇火龙真人,传以仙法,遂遍游天下,广行善事。收服了逐电、超尘两个恶鬼,以供奔走; 收猴精猿不邪,狐精锦屏、翠黛,大盗连城璧,市侩金不换,花花公子温如玉为徒;诛除了妖蝎、妖鼋、狐精、鱼怪;救助了被严嵩迫害的忠臣之子董炜、沈襄; 帮助林岱、朱文炜讨平师尚诏,剿灭倭寇;摄取陈大经、严世蕃、冯家驹,以及倭寇掳得的赃款赃物来救济灾民;帮助林润、邹应龙等参倒了严嵩父子。最后,他功德圆满,所炼丹成,得升天界,被封为三界靖魔大使、普惠真人。 《绿野仙踪》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小说。这特色之一是:新颖的构思。表现在①体制上: 它的外衣是写冷于冰修道,除妖灭怪的神魔小说,主要内容却写的是朱文炜、金不换、温如玉、周琏四个家庭的兄弟、夫妇、朋友的关系,实质上是世情小说。又插进明嘉靖朝忠奸斗争的历史事实;平叛、平倭的英雄业绩,都占有相当篇幅,是把历史、英雄传奇、神魔、世情等小说史上的四大体制溶于一书。体制虽不同,线索虽多端,但作者组织能力很强,在转换、接榫中表现了匠心,使每条线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联缀得天衣无缝。如书一开始,写冷于冰入都赴试,租住严嵩门下罗文龙的房屋。罗文龙找冷于冰代做寿文。这寿文得到严嵩的赏识,聘他为书启先生。冷于冰在严府亲睹严嵩的种种恶迹,转入历史。继而冷于冰因赈济山西灾民一案,与严嵩翻脸,严嵩叫试官不录取他。冷于冰功名绝望,又见忠良纷纷被害,自己生命难保,还祸延子孙,因而灰心世事,弃家访道,得遇火龙真人授以法术。他挟术遨游天下,诛妖除怪,转入神魔。因在川江除妖,救得朱文炜,接叙朱文炜家事。炜兄朱文魁谋占家财,弃弟回乡,转入世情。又由朱文魁谋卖弟妇,其妻反被师尚诏党徒抢去。接叙师尚诏起兵,林岱、朱文炜应召征讨师尚诏,转入英雄传奇。因师尚诏军中有会法术的,冷于冰出面助战,转入神魔。平定师尚诏后,林岱、朱文炜入朝为官,忠奸不并立,与严嵩及其党羽发生冲突,转入历史。因朝廷令陈大经、严世蕃审理叛党,陈、严为了索贿,令叛党攀诬富户。已故陕甘总督之子温如玉无端被攀诬,几遭破产。接叙温如玉狂嫖坠落,转入世情。因温如玉有仙骨,冷于冰来度化他,又转入神魔……如此这般,四种体制交相穿插,构成了 《绿野仙踪》独有的特殊体制。 ②人物安排上。冷于冰的六个弟子,都设计为特殊人物。猿不邪是猿,锦屏、翠黛是狐,连城璧是大盗,金不换是市侩,温如玉是浪子。这些人物,按正统观念,是不能成仙了道的。但《绿野仙踪》却独出心裁,设计了这么六个人,都让其合情合理地弃家学道,跻入仙班。这一构思的思想根源,不管是来自佛家的 “众生平等”,还是市民阶层竭力争取的 “人权平等”,都是冲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③在行文结构上。作者写到第九十二回(八十回本第七十二回),严嵩一党已诛,本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作者却巧妙地以六回篇幅,设置了一个幻境,让这些已是半仙之体的冷于冰的弟子们,回到人间,根据各自的出身经历,性格志趣,遇到各自可能遇到的人和事,再经受考验。由于这一幻境,使已到气衰力竭,水尽山穷的文章,忽然奇峰突起,柳暗花明,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气势为之一振。余波所及,使最后两回的“冷于冰骑鸾朝帝阙”,“鸣鹤洞歌舞宴群仙”,那样铺张辞藻的无味文章,也不觉得讨厌了。这一幻境虽然来源于唐传奇的《杜子春》一文,但作者不是照抄,而是把它大大地充实、升华,逼真地表现了嗔、贪、爱、欲的潜意识,恰如其分地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变成完全是作者自己的东西了。 特色之二是写出了历史的真实。历朝的忠奸斗争,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他们在压迫剥削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甚至谁是忠,谁是奸也很难区别。即以明代嘉靖年间的严嵩、徐阶两个宰相而论,严嵩曾害过杨继盛、董传策、沈练等数十人,执政二十年间,贿赂公行,有钱升官,无钱落职,其家人阎年、罗文龙等也仗势横行,迫害良民,他固然是个奸臣。但徐阶在家乡霸人田地,抢人妻女,迫害平民,罪恶也不下于严嵩,但却不是奸臣。可见忠奸之分,未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而历来写忠奸斗争,只写奸臣一方如何结党营私,使用阴谋手段; 忠臣一方则都是正直善良,绝不耍手段的。这是美化一方,不是历史的真实。《绿野仙踪》则既写了严嵩父子主仆及其党羽的罪恶,也写了忠臣一方的结党和阴谋。董传策之子董玮,改名林润,得中榜眼之后,要为父报仇,“便动结亲仕宦,做自己帮手,好参倒严嵩父子”之念,遂娶了上科状元、新升福建监察御史邹应龙之妹,郎舅结成一党,窥测时机。因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与倭寇作战大败,林润和座师徐阶商量,先参倒赵文华,削除严蒿羽翼。邹应龙又因避雨结识了尚衣监袁天喜,得知嘉靖皇帝已不喜欢严嵩了,又因袁天喜结识了司礼监乔承泽和御前方士蓝道行,共谋参倒严嵩父子。乔承泽索要的报酬,是要邹应龙给他将要发刻的诗集写序言。邹应龙为了讨好乔太监,不只自己写了,还用林润的名字再写了一篇。乔太监乐得大笑道:“我的诗原无佳句,得二位鼎甲誉扬,定必洛阳纸贵,价重南京也!”又因林润曾参倒赵文华,颇有直声,所以乔太监又说:“得他一篇序文,我这品行学问,高到哪儿去了!”这些掌权的太监们早已财货满仓,他们追求的不是利而是名了。邹应龙为了得到他们的帮助,未送财宝,只送了两篇文章,其实这同样是贿赂。这样内外勾结,虽然使严世蕃下了狱,但还不能致他于死,终有翻案的危险。于是,徐阶又出主意,窜改严世蕃的口供,无中生有地说严世蕃听其党羽彭孔昭的话,以南昌宅地有王气,就霸占来盖府第居住;又使罗文龙差牛信暗传私书于倭寇,约倭寇出兵直捣平湖,他为内应。用这些话来诬蔑严世蕃要造反。因而嘉靖皇帝大怒,不问真假,就把严世蕃及其党羽杀了,严嵩削职为民,终于饿死。大概当初严嵩也是用这样的手段来害人的。作者不把忠臣写得玉洁冰清,是别具只眼,写出了历史的真实。 明清两代都崇尚道学,道学中最注重的是三纲五常。作者怎样来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关系呢? 君臣关系上,写了温如玉梦中在华胥国的经历(八十回本无此梦):招了驸马的温如玉,当槐阴国来犯,华胥国行将覆灭,以文人领兵御敌,用冷于冰柬帖中的计策,歼灭了敌军,因功得封为甘棠侯,兼丞相。到新君即位,畏他权重,免了他丞相一职,削了他的封地,换了他委派的将领。后他儿子的妻兄因被革职而不满,勾结邯郸国入寇,温如玉受到牵连,一家几乎被杀。这虽是一梦,却也反映了真实的君臣关系。 父子关系上,写周琏与何氏结婚已数年,后与齐蕙娘通奸,要娶齐氏为“两头大”。何氏之父何其仁得了周家一千二百两银子,就写下文约说,因自己女儿艰于生育,“许婿与齐氏完姻,齐氏过门后,与其仁之女即同姊妹,不得以先到后到分别大小。此系仁情愿乐成,并无丝毫勉强,将来若有反悔,举约到官,恐口无凭,立此存照。”这样就把女儿卖了,以致后来何氏与齐氏争风口角,齐氏骂她道:“你先时倒也是个大妇,被你老子写文约,只一千二百两银子,就卖成人家的真小妇了!”种下了何氏的死因。 兄弟关系上,朱文魁之父死在四川任所,朱文魁将父亲所有财产,悄悄席卷回家乡河南,不告诉胞弟朱文炜,致使朱文炜不能回乡,乞讨为生。朱文魁又诡称弟弟已死,将弟妇姜氏卖与匪人。 夫妇关系上,周琏娶了齐蕙娘后,不进何氏的房,何氏为挽回夫心,听信赵瞎子的鬼话,用魇魔法来挽回夫心。此法被齐蕙娘得知,告诉周琏,周琏在何氏枕中搜出木人,说何氏是用木人来诅咒他快死。何氏无以自明,自缢而死。 朋友关系上,温如玉被攀入师尚诏造反一案中,倾家荡产,最后只剩祖宅一座,托好友苗秃出卖。苗秃在一千四百两卖价中,就暗吃了一百五十两。后又伙同萧麻引诱温如玉去嫖私娼金钟儿,先后借贷、局骗了温如玉四百余两。金钟儿愿嫁温如玉,设计叫温如玉用砖头抵换寄在妓家的银子,以及她的私蓄偷运回家。温如玉到省城应试后,此项银子被盗。苗秃不但不帮温如玉追赃,反向妓家说失盗银子是金钟儿倒贴温如玉的。鸨母龟公遂将金钟儿毒打。金钟儿见温如玉银子已尽,她从良无望,就吞宫粉自杀。 这样一些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事实,说明了在那理学盛行时代的真实的伦常关系。 另一历史真实是官吏的贪赃枉法。严嵩因山西巡按张仲羽在奏报山西灾情中,涉及到他,就不顾山西已饿死数千人的惨况,叫科道等官,交章劾奏张仲羽是“捏奏灾荒、私收民誉”,将张仲羽斩首,户部侍郎陈大经与严世蕃奉旨审理逆案,却叫被审者诬攀富户,以便勒索。竟勒索了二十余万两银子。平凉知府冯家驹,要起钱来比杂佐官还不顾身份,经常向富户商家借钱,借了不还。平凉已大旱三年,乡绅们捐的救济款,都落了他的腰包。冷于冰摄取陈大经、严世蕃的赃银到平凉来放赈,他强要经手,后又明白索要一万两银,否则不准放赈。兵部尚书赵文华奉旨征讨倭寇,在苏州搜刮了八十万两银子,以二十万入腰包,六十万买通倭寇退兵。倭寇得银暂时退了,他上奏杀敌大胜,而把真正和倭寇血战的浙江巡抚张经,诬为见敌退缩杀了。作者借明朝的事,写出了号称“康乾盛世”的历史真实。 特色之三是写作技巧的高妙。陶家鹤在序言中说:“行文之妙,真是百法俱备……试观其起伏也,如天际神龙。其交割也,如惊弦脱兔。其紧溜也,如鼓声爆豆。其散去也,如长空风雨。其艳丽也,如美女簪花。其冷淡也,如狐猿啸月。其收结也,如群玉归筒。其插串也,如千珠串线。而立局命意,造字措词,无不曲尽情理。”使人“竟日把玩,目荡心怡,不由不赞叹 (与《水浒》、《金瓶梅》、其次《三国》) 为说部中极大山水也。”陶家鹤所说,并未溢美。作者尤长于写人,书中人物无一不是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其神态声口,令人难忘。并能从同一类型人物中写出不同来。如写腐儒,有齐贡生之迂,温而厉之狡,叶体仁之吝,而尤突出的是邹继苏。他是百花村的塾师,听得来投宿的冷于冰是京城来的秀才,就拿出作品来请教。这些作品有诗有赋,内容是写臭屁、大蒜、碾盘等,自说是“予本意实欲标奇立异,做古今来人所不敢做之题”,并要与《离骚》比高下。听冷于冰说他的作品比《离骚》嫩,他就大发脾气,拍桌子,摔帽子,认为这比梁惠王 “东败于齐,南辱于楚”更为耻辱,几乎要把冷于冰赶出,索还谷馍馍。次早冷于冰向他辞行,他闭门不见,却在房中敲着瓦盆唱歌。冷于冰走了,他叫学生追上来告诉冷于冰,他这是仿“昔孺悲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的意思。把村学究迂腐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他“风花雪月”诸诗中“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野去酒逢醉宋友,家回牌匿笞金哥”等“今典”,令人不能不喷饭。 写同是因贪财而出卖女儿的,如庞氏撞见女儿齐蕙娘在厕所里与人通奸,最初十分生气,到听得奸夫是富户周琏,就转怒为笑,教女儿“今晚你就到他那边去,赶天明过来。教他与你写一张誓状,他将来负了你,着他爹怎么死,着他娘怎么死,都要血淋淋的大咒……你父亲是万年县头一个会读书的人,岂有读书人的女儿,教人家轻易点污了就罢休的哩……你只管和他说明,说我知道了,誓状是我要的。他若问我识字不识字,你就说我通得厉害,如今许大年纪,还日日看《三字经》。此后与你银子,不必要他的; 你一个女孩儿家,力最小,能拿他几两?你只和他要金子。我说与你,金子是黄的。”到次日女儿拿回银子来,他爱得鼻子都是笑,看了大锭,又看小锭,搬弄了好一会,笑向女儿说:“俺孩儿失身一场,也还失得值!不象人家那不争气的,一文不就,半文就卖了。”入骨地刻画出一个贪财无耻的蠢妇脸嘴。而写指挥何其仁则不同。他是周琏原配何氏之父,当他听亲友们来说周琏要娶齐蕙娘为两头大时,跳得二三尺高,坚决不同意。后听说周家愿送他八百两银子,他“早将怒气解了九分,还留着一分争讲数目。假意道: ‘舍亲错会意了,且莫说八百两,便是一千六百两,看我何其仁收他的不收。’嘴里是这样说,那声音已柔弱下来。”接着又自己转弯说:“小弟惭入仕途,尚非以小女博银钱的人。但舍亲自念年纪衰老,注意早见孙儿,此亦有余之家应有情理……舍亲既以利动弟,弟又何必重名……只是八百之数,殊觉轻己轻人。”他开口三千两。亲友们觉数目太大,站起来要走。何其仁急忙拦着,叫家人献茶,卑躬屈节地说:“君子周急不继富,众位何必以舍亲之有余,窘小弟之不足?此中高厚,还望众位垂怜!”结果,以一千二百两银子成交。何其仁立下字据,把女儿卖了。 又如太监袁天喜,他在京城郊外有座花园。御史邹应龙送客归来遇雨,到他花园避雨。他知道邹应龙是前科状元,就要请邹吃酒。邹因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告辞要走,他立刻恼了,说:“这是把人当忘八羔子待呢!难道我们做内官的,就陪状元吃不得一杯酒么?就立刻要告辞,你不来倒不怎么!”邹应龙答应和他喝个醉,他才高兴了。邹应龙要在他墙上题诗,谦逊说:“只恐俚句粗俗,有污清目。”袁太监不懂“俚句”二字,说: “你是中过状元的人,做诗还论什么里外?里做也是好的,外做也是好的。但是诗与我不合脾胃,倒是好曲儿写几句,我闲了出来,看着唱唱,也是一乐。”接着他讲管奏疏的乔太监也曾在他墙上题诗,他把诗刮掉,重新粉刷过。还问邹应龙: “你公道说罢,这墙还是白白儿的好,还是涂黑了的好哩?”当邹应龙向他打听嘉靖皇帝近来对严嵩的态度如何? 得知严嵩已经失宠,不禁以手加额说: “此社稷之福也!”袁太监又不懂“社稷”,问是谁之福?邹应龙忙加以掩饰。袁太监又恼了,说:“你这人就难相与了。你今和我一会,咱们从今以后就是好哥儿,好朋友好弟兄,我爹妈就是你的父母,我的侄儿们就是你的儿女,有了话你也不要瞒我,我也不要瞒你。……你怕我走了话,我到来生来世还做老公,叫人割了这个卵儿!”作者通过袁太监的语言行动,活画出一个粗俗而又爽直的人物。这种性格,很符合太监的身份。 不只写大人,就是写九岁的小孩齐可久,也是呼之欲出的。第八十回 (八十回本是第六十一回) 写齐蕙娘向齐可久打听周琏,预备下糖果,等父母睡了后,把睡着了的小弟弟叫醒,一面给他糖果吃,一面问他认不认识今天来家会文的那些相公?齐可久说全认识。蕙娘就把周琏坐的位置和穿着容貌告诉他,问这人家住那里,是谁家的儿子?齐可久说:“他从没和我玩耍,我不知他的住处。”至于是谁家的儿子?齐可久说:“他是他妈的儿子。”蕙娘怫然道:“这样你是不认得他了,为何口口声声说认得?”齐可久理直气壮地说:“我怎么不认得,他是来做文章的相公!”蕙娘生气了,打了他一掌,骂道:“死不中用的糊涂东西!”齐可久睁着眼嚷道: “你打我怎么! 果子是你与我吃的,又不是偷吃你的!”蕙娘气得把果子夺过来。齐可久哭了。蕙娘怕惊动隔壁屋里的父母,只好又把果子给他。齐可久有了果子,就不哭了,见姊姊生气,拿起一个果子,笑向蕙娘道: “你不吃一个儿?”把孩子的神态声口,写得逼真。 好些人物只是在一个场面里昙花一现,不过是某一情节中的点缀,一晃之后,就不再现,作者都给予精雕细琢,使之一个人是一个人,绝不只是个符号。而书中涉及人物之广,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市井细民,旁及神仙妖鬼,无不栩栩如生,须眉毕肖,足见作者的功力。着墨较多的萧麻子、苗秃子两个帮闲,其典型性可与《金瓶梅》中的应伯爵、《歧路灯》中的夏逢若并峙而又有其特点,可称为帮闲四绝。 由于人物写得太好,相形之下,显得主角冷于冰有些苍白。这并不奇怪,宋江在《水浒传》中,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同样的情形。而冷于冰这一人物的意义,与《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可算是封建社会里的三个叛逆的男性。他们都对现实不满,都想救世。救世之方,杜少卿是用儒家的礼乐兵农,但除了祭太伯祠一事外,无所作为; 贾宝玉抵不住封建压力,只有逃禅;冷于冰从道,学成仙法,切切实实做了“赈灾黎,荡妖氛,借林岱、文炜以平巨寇,假应龙、林润以诛权奸,脱董玮、沈襄于桎梏,摄金珠、米粟于海舶,设幻境醒同人之梦,分丹药玉弟子之成”等事,虽然这是虚妄,但也可以鼓舞人民之心,抒发作者之志。 特色之四是语言的优美。《绿野仙踪》的语言既华丽,又幽默,尤善以短词叠字来刻画人物。如第二十一回写连城璧躲藏在金不换家中,被金不换之妻出首,官兵来捕,连城璧打死打伤官兵多人,突围逃脱。鸡泽县县官审问金不换,连讲了五个 “是实”,通过这五个“是实”,把县官要诿罪于金不换之心,暴露无遗。同回写金不换官司了结后,逃到山西怀仁县,经人说合,要与许寡妇之媳方氏结婚,在未过门之前,许寡妇叫方氏出来与金不换同桌吃饭,方氏假装害羞不肯,其实却在精心打扮: “脚上穿了极新的红鞋,身上穿了极细的布衣,脸上抹了极厚的浓妆,嘴上抹了极艳的胭脂,头上戴了极好的纸花。”通过这五个“极”字,表现了方氏对这场婚姻极为愿意,表面上却忸怩作态,刻画出小家妇女的神态和心理。 在对话方面,不但口吻毕肖,而且绘声绘色。如第二十二回,写许寡妇之子并未淹死,回到家来,得知妻子方氏已嫁了金不换,就到衙门去告状。与此事有关的人都慌了,一齐到许寡妇家来商量: 这段对话,刻画出许寡妇的老练世故,尹鹅头等人的惧怕心理,金不换的倔强,两个差人,一个装黑脸恫吓,一个装白脸,留下商量余地,目的都是索贿。 风景描写,都能结合人物心理,渲染出环境气氛来。无论是写荒山绝壑,写西湖夜景,写江海波涛,写神仙境界,都如见如绘。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代书中人所作的诗词曲赋,与《红楼梦》一样,是书中人物的风格,而不是作者的风格,而且是用这些诗、曲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百花村塾师邹继苏所作的风、花、雪、月诗,《臭屁赋》; 萧麻子、苗秃子、何公子、温如玉、金钟儿等所唱的曲子,都各人有各人的腔调,各人有各人的性格,不会混淆。 《绿野仙踪》的艺术价值,实可与我国第一流小说比美。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清代长篇小说。李百川著。世存有八十回本、百回本。初刊于乾隆年间。故事以明代嘉靖时的史事为背景,叙写冷于冰因科举失意,弃家访道,最后成为富贵神仙的故事,揉讲史、神魔、人情等小说体裁于一炉,颇有特色。此书前有陶家鹤序,即将本书与《金瓶梅》、《水浒》相提并论。事实上在本书的艺术描写中模仿、学习《金瓶梅词话》的地方随处可见。例如,第六十七回赵瞎“将木人儿塞入枕内”即源自《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刘瞎子行回背之法,“刻两个男女形象”,“暗暗埋在睡的枕头内”的描写。小说主人公取名冷于冰、温如玉等,强调“冷”与“热”的对比,明显地受了《金瓶梅》创作思想的影响。它又蕴含着作家对乾隆时代的政治、世情的残酷和阴冷的愤怒抗争,渗透着小说的“刺世”精神。与《金瓶梅词话》“寄意于时俗”的基本倾向相合。两书的共同之处甚多,可见《金瓶梅词话》对本书影响之一斑。 ☚ 歧路灯 儒林外史 ☛ 绿野仙踪长篇小说。清李百川(1719—1772)撰。八十回。百川字号不详,江南人。书叙明嘉靖年间,冷于冰看破红尘求仙得道故事,揭露严嵩集团陷害忠良,鱼肉百姓的罪行。冷于冰生于富裕之家,后入严嵩府作幕。因得罪严嵩,科举无望,矢志修道以求长生。收连城璧、金不换、温如玉、周琏等为弟子,借道术斩妖除魔,济困扶危。后严氏父子被弹劾,严世蕃被斩,严嵩亦被遣回乡,悲惨而死。冷于冰被上帝封为“靖魔太史兼修文院玉楼副史”。所收弟子亦皆成仙。结构芜杂松散,且有神怪秽亵描写。有旧抄本(一百回, 北京大学藏),道光二十年武昌聚英堂刊小本,上海书局石印本等。抄本有作者自序。刊本无自序,仅存乾隆二十九年陶家鹤及乾隆三十六年侯定超二序。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撰。李百川清雍正、乾隆时人,乡贯无考。据作者自序,他家居时:“最爱谈鬼”,常约友人共话新奇。后移居乡塾,做过乡村教师。他家原也富有,因代人借债而破产。1753年携家漂泊,在扬州旅邸草创《绿野仙踪》前三十回。后辗转奔走,历近十年,于1762年在河南完成全书。在扬州时,作者“人过三十”,据此推断,当生于康熙末年至雍正元年之间。卒年不详。《绿野仙踪》共一百回,主要叙述冷于冰弃家修道成仙,并度化猿不邪、连城璧、温如玉等人的故事。主人公冷于冰,出生于富裕好礼之家,天生仙骨,聪颖绝伦。但进京赶考,一个偶然机会代太师严嵩写祝寿文章,得入严府作幕友,识破官场黑暗,遂心灰意冷,抛弃娇妻爱子,离家出走,入深山荒谷寻仙访道。历经种种奇遇,斩妖除怪,广积阴德,终于位列仙班。这部作品虽名列神怪小说,以访仙修道、诛妖降怪为结构框架,安排了许多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降妖捉怪的情节,但实际上摹写的却是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反映了明代中叶官场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污浊等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关怀民生疾苦,渴望济世救人的愿望。正如作者自己在序中所说:“总缘蓬行异域,无可遣愁,乃作此呕吐生活耳。”但是,作者用很大篇幅去写冷于冰等人修道访仙,画符念咒的活动和呼风唤雨、遁地飞升等神术,主人公形象苍白、没有血肉,影响了作品的社会作用和艺术价值。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大量的口语、俚语的运用,生动流畅,富于幽默讽刺味道。书中的淫秽描写和封建伦理的说教,是其糟粕。现留存下来的《绿野仙踪》的版本有抄本和刻本两种。抄本一百回,也称百回本。此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陶家鹤、侯定超二人的序,又有书中所写人物画像四十二幅。百回抄本原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并同时出版了标点整理的铅印本。刻本全书八十回,今知较早的为道光十年(1830)刻本,故事梗概大体相同,也有明显的删节痕迹。刻本中有些情节是抄本中没有的,究竟是由于作者的修改,还是删节者加的,不得而知。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清代小说。清李百川著。抄本为100回,刊本为80回。抄本载作者自序,刊本无自序,有乾隆二十九年陶家鹤及乾隆三十六年侯定超二序。可知《绿野仙踪》成书在此之前。这部长篇小说以明代嘉靖时为历史背景,写冷于冰屡试不中,偶被荐于权相严嵩,办理书启之事,甚得嵩意。后因不满严嵩之所为,与之闹翻,退出相府。见朝政日非,功名之念俱灭,遂弃家学道。书中对严嵩父子及其党羽贪脏枉法、祸国殃民的罪恶进行了揭露,曲折地反映了现实政治的黑暗。还通过陕西总督之子温如玉恋妓女金钟儿,狂嫖滥赌以至倾家荡产,富家子周琏骗娶齐蕙娘,逼死前妻的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荒淫卑污的风气。小说以冷于冰修道和收徒为线索,贯串连城璧、朱文炜、金不换、温如玉、周琏等人的故事,虽然作者企图从各个侧面表现贪嗔爱欲的虚幻,但就情节而言,各故事间缺乏有机联系,故其结构嫌芜杂松散。小说还杂有一些神怪和秽亵的描写,表现着迷信思想和低级趣味。但在古代小说中仍不失为中流可读之作。 ☚ 综合委员 续金瓶梅 ☛ 《绿野仙踪》lü ye xian zongFairy Trace in Green Fields→李百川 (Li Baichu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