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品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品德 我的房东像犹太人一样富有,像钉子一样坚硬。 〔英〕萧伯纳《谁也说不准》 人们曾听查特里斯上校说过,他不愿在美德上花一分钱,但是他却愿意用一万英镑购买一种品格;因为有了这种品格他就可以得到十万英镑。 〔英〕切斯特菲尔德《书信录》 我最恨的三种人是:高傲的贫民,说谎的富翁和昏愦的老奸夫。 《逸经·不经之书》 许多人的成长如同教堂的建筑——最接近地面的部分完成了,可是耸向天空的那部分,即塔楼和塔顶却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 〔美〕亨·比彻《人生观》 有些人如同金字塔,他们与地面接触的部分非常宽大,但越往上就越狭窄。 〔美〕亨·比彻《人生观》 保持一种品格要比恢复它更难。 〔美〕托·潘恩《危机》 品质除必须保持清洁外,还必须闪闪发光。 〔英〕切斯特菲尔德《书信录》 我们要坚信这条准则,即要对任何人和事物作出准确无误的评价,首先必须看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评论他们的缺点,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最起码的。 〔英〕托·卡莱尔《随笔集·歌德》 要正确地评价人的品格;评价者只要有一颗仁厚的心,就不一定非要具备丰富的阅历。 〔英〕布尔沃·利顿《他将怎么办?》 若失财产,一无所失; 若失健康,略有所失; 若失品格,一切皆失! 〔德〕无名氏《德国一所学校围墙上的座右铭》 没有品质的播种,怎能期待思想的收获? 〔美〕梭洛《日记》 人的品格总会让别人知道。 哪怕最诡秘的言行,最不可告人的目的,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1辑·论精神法则》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只要你开口,就能反映出你的人品。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崇拜》 被讥讽的事物最能体现讥讽者的品格。 〔德〕歌德《散文语录》 环境的变化弥补不了品格上的缺陷。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2辑·论品质》 我们的所作所为足以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人品给人的印象是意志改变不了的。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1辑·论自助》 幸福不是生活的目的,品格才是。 〔美〕亨·比彻《人生观》 品格可以为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美》 品格的力量是逐渐累积的。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1辑·论自助》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随时准备原谅他人的过失,好像他们自己也天天犯有错误;同时,他们又极力防止差错,好像他们自己从不原谅差错。在我看来,这种人的品格才是最优秀、最无可指责的。 〔古罗马〕小普林尼《书信录》 惟有人的品格最经得住考验。 〔美〕沃·惠特曼《阔斧之歌》 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 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美〕格罗斯《林肯自述》 品格就是命运。 〔古希腊〕穆拉克《希腊哲学拾遗》 品格是一种并不一定非要获得成功的东西。 〔美〕爱默生《集外演讲录·论品质》 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尚未绘入版图的疆域。 〔英〕乔·爱略特《丹尼尔·狄朗达》 品格高于才智……,伟人不仅善于思考,而且还善于处世。 〔美〕爱默生《自然、演说与演讲集·论美国学者》 品格处在一个中心位置,既不可能被取代,也不可能被颠倒。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2辑·论品质》 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2辑·论品质》 一切公正无私的良善都是无法解释的,它是一种神秘,为了要解释它,便必须诉诸种种虚构想象。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有崇高品德的人在自己的一生和不幸中,他所注意的大半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很少注意到自己个人的命运。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美德的行为好像只是偶然地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才夹杂在理性生活中的。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美可说是一封打开了的介绍信,它使每个见到这封信的人都对持这封信的人滋生欢喜心。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人类每一种完美,都与一种本身势将形成的缺点联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说每一缺点都与某种完美联在一起,也是对的。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尽管各个民族的宗教教条各不相同,然而在一切民族,若有善行则有难以形容的快慰,若有恶行则有无限的痛恶与之俱来。冷嘲热讽不能动摇前者,神父的赦免不能解脱后者。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如果一个人喜欢侮辱别人,这种人实在具有坏品质的。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在一切姐妹德性中,唯有谦逊是每一个敢于赞扬任何卓越人物的人,为了化解和消除人们自己无价值的忿怒,每次都要添加在他的称颂之后的。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当谦虚成为公认的好德性时,无疑地世上的笨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不表现自己,世人便都类似了。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难道谦逊不是人们因为自己有优点和功绩而在这充满卑鄙嫉妒的世界里不得不用以请求那些没有任何优点和功绩的人们加以原谅的手段?原来谁要是因为无功可伐而不自高自大,这不是谦逊,而只是老实。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我宁愿剖出我的心来,把我一滴滴的血熔成钱币,也不愿从农人粗硬的手里辗转榨取他们污臭的锱铢。 〔英〕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好像他的一身中具有双重的精神,一方面是一个疾恶如仇的严师,一方面是一个从善如流的学生。 〔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上篇穷巷陋室,有德之士居之,可以使蓬筚增辉;世禄之家,不务修善,虽有盛名,亦将隳败。 〔英〕莎士比亚《终成眷属》 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比小心翼翼地恭候著他人的叱责,受了贿赂而无所事事、穿著不用钱买的绸缎的那种生活更高尚、更值得自豪吗?那些受人供养、非但不知报答、还要人家向他脱帽致敬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不能跟我们相比的。 〔英〕莎士比亚《辛白林》 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 〔英〕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集》 我何幸而有这样勇敢的一个臣子,敢把我的亲生的儿子依法定罪;我又何幸而有这样一个儿子,甘于放弃他的尊贵的身分,服从法律的制裁。 〔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下篇对己能真,对人自然不假。 〔英〕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无言的纯朴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 〔英〕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贞操是处女唯一的光荣,名节是妇人最大的遗产。 〔英〕莎士比亚《终成眷属》 害人终于害己,责人者自好自责。 〔英〕莎士比亚《查理三世》 不要拔出你的剑来卫护邪恶的罪行;这剑授予你正为了来诛罪恶的族类。 〔英〕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害人之心是极恶的大罪。 〔英〕莎士比亚《亨利六世》 上篇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英〕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要是用毁灭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满著疑虑的欢娱里,那么还不如那被我们所害的人,倒落得无忧无虑。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在战场上,多少人愿意放弃他们的尊荣,保全他们的皮囊!他们拔脚飞奔,结果还是不免一死。 为悲哀缠绕的人,虽然听见死亡的呻吟,却找不到他的踪迹。 死神,这丑恶的妖魔,偏爱躺藏在美酒红被、芳唇蜜语之中。 〔英〕莎士比亚《辛白林》 只要我们的目的是正当的,不怕我们的武器不犀利。 〔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上篇如果有人看见一条小牝牛流著血、死在路旁,又看见附近有一个手拿斧子的屠户,能不叫人怀疑牛就是他杀了吗?如果有人在鹞鹰的巢里发现一只死鹌鹑,尽管鹞鹰的嘴上并无血迹,它还翱翔于高空,能叫人不猜想到鹌鹑的死因吗? 〔英〕莎士比亚《亨利六世》 中篇把仇恨作为磨快你的剑锋的砺石,让哀痛变成愤怒。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关于他的正直,我们有什么话好说,凡是一个正人君子所不应该有的品质,他无一不备。凡是一个正人君子所应具有的品质,他一无所有。 〔英〕莎士比亚《终成眷属》 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气,一串厚颜无耻的谎语,都不能使法官改变我的公正立场。 〔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下篇如果人事事顺遂,不劳即获,傲慢和妄自尊大不使自己爆炸,也会使自己的生命膨胀。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一个良好、温和优雅性格的人,就是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然而一个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人,即使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生命也是悲惨的。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每逢有杰出的事件出现,不论是那一方面的杰出,伪君子和一般大众都会联合起来排斥甚至压制它。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谦逊的赞美者,一遇到有某种真价值的东西出现,便利用机会,想尽办法使它窒息,或者阻遏它不让我们知道。 〔德〕叔本华《生存空虚说》 一般地说,嫉妒是一种非常合乎人情品质;而幸灾乐祸心理则是残酷可怕的,幸灾乐祸所带来的笑骂,简直是来自地狱的笑声。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愚痴的读者嫉妒诗人有那么多令人愉快的事物,他们除了嫉妒外,不想想诗人莫大的想象力可把极平凡的经验变得美丽和伟大。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羡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对我们的自觉和荣誉而言,没有东西比看到藏在意识深处并表现意识倾向的羡妒更令人喜悦;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一个事实,即凡是羡妒的地方,就有憎恨,同时,更不要错把任何羡妒的人当作朋友。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一个最善良的人,“自他”的区别最小,也不会把他人当作绝对非我的人;反之,恶人对“人我”之区别则甚大,且是绝对性的。 〔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如果财产是别人劳动的果实,那么侵占别人的财产和奴役别人在本质上就是相同,两者之间的关系等于伤害之于凶杀。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他是作为道德上的零而来到这世间上的,是在世上认识了事物之后,然后才作出决定要成为这,要成为那,要这样作,要那样作的。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有人戴上法律的面具,只便于自己可以给另一人一顿痛殴;另一个人则以同样意向选择爱国者的假面具和大众福利的假面具;第三个人则选择宗教或教义为假面具。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抵制憎恨和蔑视的方式,不是寻求人的尊严,相反的,而是把他当作怜悯的对象。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在我们本性中的无限自私以外,每个人心胸中多少都有一些憎恨、愤怒、嫉妒、怨恨和恶毒积在一起,就像毒蛇牙齿上的毒液一样,并且,只等待发泄自己的机会,然后,像不受羁束的魔鬼一样,咆哮狂怒。 〔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挺拔的青杉不应俯首于卑微的灌木,只应让低矮的灌木在青杉脚下凋枯。 〔英〕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高人隐士,他们潜居在并不比这洞窟更大的斗室之内,洁身自好,与世无争,保持他们纯洁的德性,把世俗的过眼荣华置之不顾…… 〔英〕莎士比亚《辛白林》 ……谁要是死心塌地追随一个失势的主人,那么他的主人虽然被他的环境征服了,他却能够征服那种环境而不为所屈,这样的人是应该在历史上永远占据一个地位的。 〔英〕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欲代上天行惩,先应玉洁冰清; 持躬唯谨唯慎,孜孜以德自绳; 诸事扪心自省,待人一秉至公; 决不滥加残害,对己放肆纵容。 〔英〕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人不是驴子,谁甘心听人家使唤? 〔英〕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 人们为了希望得到重大的利益,才会不惜牺牲一切;一颗贵重的心,决不会屈躬俯就鄙贱的外表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我不愿选择众人所希求的东西,因为我不愿随波逐流,与庸俗的群众为伍。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与其被人在表面上恭维而背地里鄙弃,那么还是像这样自己知道为举世所不容的好。 〔英〕莎士比亚《李尔王》 ……有一辈天生的奴才,他们卑躬屈节,拼命讨主人的好,甘心受主人的鞭策,像一头驴子似的,为了一些粮草而出卖他们的一生,等到年纪老了,主人就把他们撵走;这种老实的奴才是应该抽一顿鞭子的。 〔英〕莎士比亚《奥瑟罗》 变节的叛徒在历史上将要永远留下被人唾骂的污名…… 〔英〕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双重人格经由心不在焉、催眠状态和梦游,达到其极度状态,有一个规则的等级。 这使人们把记忆当作人格的定义产生了困难。但忘却的记忆似乎可以通过催眠术,或在精神分析过程中重新出现;因而,这个困难也许不是不能克服的。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 假如我们要相信肉体死后人格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假定记忆,或至少是习惯,继续存在,因为否则就没有理由认为这同一个人继续存在著。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 成年男女的性格并不是一个数学上固定的已知数,人的性格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它是环境、教育和机遇影响的结果。 〔英〕罗素《自由之路》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 (战国)荀况《大略》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战国)荀况《子道》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 (战国)荀况《王制》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驩。少者以长,老者以养。 (战国)荀况《大略》 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战国)荀况《子道》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 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战国)荀况《子道》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战国)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人无文德,不为圣贤。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汉)班固《汉书》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货贿为贤所贱,德行为贤所贵。 (唐)张九龄《亲贤第一章》 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 (唐)房玄龄《晋书》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宋)林逋《省心录》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 (元)张养浩《山坡羊述怀》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明)洪应明《菜根谭》 学道无早晚,进德无先后。 (明)王达《笔畴》 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人之涉世也,其犹舟之涉水欤,德行者帆楫也。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人不患贫,患无行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申氏》 “利”之一字,是学问人品一片试金石。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诚之为德,颠扑不破,久而弥笃。 奸巧伪诈,不攻自败。 冯玉祥《冯玉祥选集(上)·行政精神》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陈毅《陈毅诗词选集·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 以德传家,这个家庭才是幸福的。因为美德是一个美好家庭的灵魂。 杨越《当你步入人生》 品德上的缺陷,比生理上的缺陷要严重得多。 秦牧《和年轻人聊天·蒙地卡罗一老妇》 品德比学问重要。对个人来说,品德才是保障个人生存的最大的力量。 罗兰《罗兰小语》 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崇高的理想的人。 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