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西周初年奴隶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 姬姓,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东北)而称周公。 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而摄理政事。 曾率师东征,镇压武庚,管、蔡、霍三监和东夷徐奄的叛乱。又继续分封诸侯,进一步巩固西周政权。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为东都,以加强对东方广大地区的统治。制礼作乐,建立周朝的典章制度。 摄政7年后,还政于成王。鉴于夏商亡国的教训,他强调“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只有“明德慎罚”即对民宽厚,用刑恰当,才能保住政权,“受天永命”。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和对殷商时期一味迷信鬼神思想的否定。周公思想对以后兴起的儒学影响很大。 孔子的仁学思想就是从明德思想演变而来的。周公被后世统治阶级奉为理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