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后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后羿 后羿,又称夷羿,有穷氏,夏代东夷族首领。 后羿的先祖世代为射官,因以善射著称,便以羿为号。大抵“从羽从廾,廾即拱字,拱羽为羿”(《汉书·人表考》)。自帝喾以前,直到夏朝衰落,这个家族世代相因,均以羿为号。因而,“喾时有羿,尧时亦有羿”,实际羿“是善射之号”(同上),非真实姓名,更非一人。 相传,帝喾的射官号称羿,封于钮(在今河南滑县境)。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赠,带绳的箭),以抉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尧时的射官也称羿。《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帝喾有个妻子叫羲和,生下十个太阳。到了尧的时代,“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淮南子·本经训》)。又有猰 《淮南子·览冥训》及高诱注还记载了一个有关羿的传说:相传,羿的妻子叫姮娥(即嫦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等羿服用,“姮娥盗食之”,成仙奔入月中,羿顿时精神崩溃,“若有所丧亡”。 自帝喾封羿于鉏,这个家族世代相袭封地,“历虞夏”(《汉书·人表考》),同为射官,均号称为羿。久而久之,他们的真实姓名不得流传,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神话传说,多笼统称为羿,以至混同一人。夏朝衰落时,羿之家族有一后代,也颇善射,且十分仰慕先祖的射术,便自称为后羿。在久远的流传中,后人又习惯将羿和后羿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夏启袭位以后,平定了叛乱,稳固了统治,便日益荒淫,终日饮酒、打猎。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更是昏聩奢靡,同样喜欢打猎。继位以来,“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史记·夏本纪·集解》)。有一次,他带领妻妾离朝到洛水南游猎,不思返朝,不问政事,竟然“十旬弗反”(《楚辞集注·离骚经》),百姓怨声载道,心中怒火一触即发。他的母亲和弟弟见夏朝政权已危如累卵,即将丧失在太康手中,便焦急地到洛水北岸期待著太康回朝,可始终不见其踪影。后羿见有机可乘,果断地从鉏迁到穷石(约今河南孟县西),带兵驻扎在洛水北岸,拒绝太康回朝,由他代夏朝行政。太康死后,后羿迎立了太康的弟弟中康,极力操纵夏朝的政权。中康死后,他的儿子相继位,后羿见相的力量衰微,便取而代之,正式取得夏朝的政权,号有穷氏。 后羿本是一位著名射手,相传他有“贯革之 寒浞杀死了后羿,自立为帝,沿袭有穷之号,继承了后羿的妻妾。后来与后羿的妻妾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浇,一个叫殪。 浇力大无比,“能陆地行舟”(《史记·夏本纪·正义》)。寒浞夺得帝位后,担心因后羿逼迫而流亡在外的相卷土重来,便命浇追杀了帝相。当时相的妃子后缗正有孕在身,匆忙从墙洞爬出,逃归母家有仍氏,生子少康。少康躲过寒浞的追杀,发展自己的力量,后来在夏的旧臣靡的帮助下,消灭了寒浞,夺回夏政,史称“少康中兴”。 自后羿驱逐帝相自立,“历羿、浞二世”,夏朝政权共失落“四十年”(《史记·夏本纪·正义》),其中,后羿专权八年,被逢蒙射杀。 (《鬼谷子·反应》第二文中云:“若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