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铭枢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陈铭枢1888—1965广东合浦(今属广西浦北)人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同盟会员,参加辛亥革命,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粤军团长、师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攻克武汉后,任武汉卫戍司令、第十一军军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9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0年所部改编为第十九路军,参加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军事“围剿”,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任京沪卫戍司令。1932年同李济深、蒋光鼐、蒋廷锴指挥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3年和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去香港。1931年和1932年期间,曾在上海组织“社会民主党”,创办“神州国光社”。1936年将“社会民主党”改为“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赞同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八·一宣言》。抗日战争期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及“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65年5月在北京病逝。 陈铭枢
陈铭枢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曾率部参加“围剿”红军。参加过 一二八淞沪抗战、福建事变,参与组织民主政团同盟及“三民主义同志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陈铭枢1889~1965爱国将领。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陈铭枢1881—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人。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后任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大革命失败后,投靠蒋介石,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京沪卫戍司令,一度代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后遭到蒋派的排斥而出国。1933年11月联合李济深、蔡廷锴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反蒋。失败后,曾组织“社会民党”、“神州国光社”。后又参与组织“民主政团同盟”及“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和“政协”常务委员。1965年5月在北京病逝。 陈铭枢 陈铭枢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生于1889年10月15日。1906年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转入南京陆军中学。1911年4月广州起义期间,曾赴香港联络参加起义未成。武昌起义爆发后,曾率陆军中学部分同学去武昌参加武昌保卫战。南北议和后在粤军姚雨平部任职。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回广东。1915年因谋刺广东督军龙济光被捕,后越狱流亡日本。回国后任肇军第二军营长。1921年9月在阳江宣布独立,自任第六军第一纵队司令,响应粤军。1922年任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1922年参加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第一师在回师途中为陈炯明瓦解。不久辞职,改名真如,避居南京学佛。1923年2月经邓演达介绍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25年先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南征,7月任第四军第十师师长。1926年3月与白崇禧赴湖南争取唐生智响应北伐。同年7月参加北伐。武汉攻克后,任武汉卫戍司令及总政治部副主任及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训练部部长、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委员。1926年11月27日升任第十一军军长。后宣布拥蒋,被武汉国民政府免职。转而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训练部主任。1927年4月27日任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1927年7月6日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宁汉合流后离职赴日本。与此同时,其旧部蔡廷锴率第十一军第十师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起义部退入福建,扩编为第十一军,陈应邀回国任军长。同年底应李济深之邀率部回广东,任东路军总指挥,击败并逐走张发奎、黄琪翔。后任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务指导委员、省党部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员。1929年7月8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旋选任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5月拒绝参加广州“中国国民党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去香港。6月14日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7月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9月与蔡元培、张继等赴广州调停,促成宁粤和解。后十九路军移防沪宁地区,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12月30日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1931年12月15日一度代理行政院院长。1932年3月辞职出国考察。1932年5月30日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1933年夏在香港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策划反蒋。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后,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委员、文化委员会主席、人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并宣布退出中国国民党,另组生产人民党,自任总书记。失败后避居香港,发起组织社会民主党和神州国光社,进行反蒋活动。1936年改组社会民主党为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呼吁全国一致团结御侮。不久大同盟解散。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员,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主席,国民外交协会主席。并在汉口、重庆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与谭平山等筹建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组织。1945年10月参与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常务干事。1947年6月13日任陆军上将。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5年5月15日在北京病逝。 ☚ 陈雪屏 陈焯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