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集校】: 洪兴祖:同音者相合兮,同类者相似。 校语:似,一作仇。 黄省曾、明繙宋本、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闻一多:似,当从一本作仇。 仇,匹也。 “同音者相和,同类者相仇”,句法一律,和与仇义亦近。学者读仇爲仇敌之仇,文义不洽,因改作似,失其本真矣。 王泗原: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仇。校语:仇,今本作似,洪《考异》云“似,一作仇”,仇字是。 后人以仇字难解,因《孟子·告子上》有“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之语,改爲似。 仇,同逑,巨鸠切(尤韵),匹也(《诗·周南·关雎传》)。《释文》:“逑,音求。本亦作仇,音同。 ”相仇,相匹偶。与上句相和一致。同音者相和,説“同声相应”(《易·乾·文言》,下同);同类者相仇,説“同气相求”。求即逑,即仇。 故仇字是。何剑熏:作“似”是。 “仇”,古韵在幽部,“友”在之部,不同韵。西汉音韵,虽与先秦异,古之部之“牛”、“ ”、“邮”……等字,皆已转入幽部,幽部之“轨”已入之部,但“友”字尚未入幽部。 “似”在之部,与“友”韵。 闻説非是。 。【集释】: 王逸:同音者相和兮,谓清浊也。 同类者相似,谓好恶也。以言君清明,则洁白之士进;君闇昧,则贪浊之人用。《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羣分。 潘啸龙:同音,音调相同。 相和(hè贺),互相和鸣。同类,族类相同。 相仇,相亲近、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