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乡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乡愿孔子和儒家所鄙薄的一种道德人格。“乡”,意谓鄙俗;“愿”,谨慎的样子。乡愿指小心谨慎,善于迎合他人,只知媚俗趋时而无真正是非标准的好好先生。孔子:“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孟子·尽心下》:“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这种人“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孟子斥责乡愿是贼害仁德的人。南宋朱熹也痛恨乡愿,他在《朱子语类》卷六十一中直斥“乡愿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 乡愿 乡愿Xiangyuan孔子和儒家痛斥的一种道德人格,指貌似忠信廉洁,其实毫无道德原则,只知媚俗趋时的人。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乡”,鄙俗的意思;“愿”,谨慎的样子。孔子把这种小心谨慎,善于迎合他人而无真正是非的好好先生叫作乡愿,斥之为败坏道德的小人。朱熹《集注》:“乡愿,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皆以愿称。夫子以其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以为德之贼而深恶之。”孟子对乡愿作了更为具体的描述:“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他认为乡愿是贼害仁德的人,他们处事圆通,讨好每一个人,貌似有德,其实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这种人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缺少见义勇为的品质,最易向坏人和恶势力低头。孔子主张,为人要坚持道德原则,《论语·子路》载:“子张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南宋朱熹也痛恨乡愿,他在《朱子语类》卷六十一中直斥“乡愿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 ☚ 九思 中和 ☛ 乡愿儒家伦理思想。《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指无节操、无原则、随波逐流、阿谀奉承的庸俗品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