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乡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乡愁 乡愁抒情诗。余光中著。作于1972年1月。收于诗集《白玉苦瓜》。全诗四节,每节两行。写随着岁月流逝乡愁逐渐加深。“小时候”,乡愁仅仅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可用通信来弥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思念亲人可用乘船来相会;后来乡愁成为一方矮矮的坟墓;现在乡愁变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渴望去大陆却多么艰难。诗人借富有特征的物象,并以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这些带有传统性的事象,把个人的离愁别绪逐层推向高潮。全诗以舒缓清淡的笔触,一唱三叹,反复吟咏,表达了浓烈而深沉的感情。形式轻巧,语言通俗,简练隽永,富有民谣风味。该诗在大陆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 覆叶 荒芜之脸 ☛ 乡愁 乡愁短篇小说集。梁山丁著。1944年5月新京(长春)兴亚杂志社初版。收《乡愁》、《一天》等短篇小说10篇。 ☚ 姜步畏家史 模范党员申长林的故事 ☛ 乡愁 乡愁长篇小说。艾芜著。1948年11月上海中兴出版社初版。 ☚ 山野 人民的军队 ☛ 乡愁 又译“怀旧”、“怀乡”。 几乎所有的现代主义者都具有一种浓烈的怀旧情绪,都视基础失落的时代为失乡的时代,从而表现出无尽的“乡愁”。因此,对“乡愁”(nostalgia)的批判便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破除“基础”的又一具体操作。而所谓“乡愁”,无非是对某种失落东西的感伤,而终极基础的失落,不能不成为感伤的主要内容,尽管人们对“终极基础”的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这方面,列维纳对乡愁的批判是颇有特色的。 列维纳将乡愁视为表达了向“同”(sameness)的倒退性的回归。在列维纳看来,“同”是自我认同和个性的王国,是取向于自我中心主义的自我关心的领域,在其中,异(otherness)一直受到排斥。不仅如此,在“同”的领域,每次向异(不管被叫做“上帝”还是“存在”)的趋近,事实上都是向同一本源点———自我家园的迂回性的回归。尤利西斯就是一个飞向异之后又最终不可抗拒地回归家园的典型,与离开埃及奔向一片未知的土地并永不回归的亚伯拉罕不同,尤利西斯永远梦想着回到伊塔卡(Ithaca)。 列维纳认为,作为一种向同的强迫性的回归,乡愁代表了一种对异的拒绝———拒绝将异作为真正的异来看待。这种逃避与其说是一种怯懦,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强化人们的自我同一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背后是感到现在缺少合适的家。已经失落的和正在失落的,是一个完全的、永远有用的、永远可以回来的家。在列维纳看来,如果乡愁代表了一种向同一的回归,这种回归就是向作为自我的出发地的家的回归。同样,如果自我仅仅是自我同一的自我,是排斥异的自我,那么,乡愁往好了说是人类经验的一种被界定的和正在界定的形式,往坏了说则是一种邪恶、利己的倒退。 乡愁xiāngchóu〈名〉思念家乡的忧伤情感:乡愁倍增︱添了一缕乡愁。 各种情怀 各种情怀内心的情怀:胸情 衷襟 衷臆 ☚ 情怀 客旅的情怀 ☛ 愁闷 愁闷忧闷 忧烦 愁惛 愁懑 忧懑 幽懑 惨惨 惛忧 瞀忧 蒿然 烦愁 郁邑 郁悒 郁忧 闷乱 ☚ 心烦 发愁 ☛ 乡愁xiāng chóu思乡的愁绪。岑参《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孤灯然客梦,寒杆捣~~。” 乡愁 《乡愁》短诗。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作。1972年发表。全诗4节12行,包括标点符号仅90多字。短诗围绕“乡愁”这一主题,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4个意象,寄寓诗人的感情: 邮票虽小,却可以用通信往来补偿母子绵长的深情;船票虽窄,却可以在思念中乘船去相会称心的爱人;坟墓虽矮,尚能盛下生离死别的悲恸,惟有到了如今乡愁变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思念大陆、渴盼亲人却难。这首诗虽然短小,其涵盖的生活内容则极为丰富,表现了诗人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殷切期望。有“水晶珠子” 的美称。 ☚ 雪地里的星星 《台湾人(三部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