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合子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合子草 【概况】: 异名 鸳鸯木鳖、水荔枝、合子藤《百草镜》,盒子草《纲目拾遗》,无白草(《上海常用中草药》),黄丝藤、胡篓棵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打破碗子藤(江苏),野瓜藤(江西)。 基源 为葫芦科合子草属植物合子草的全草。合子草属全世界为单种属植物,中国也产。 原植物 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A.lobatum(Maxim.)Maxim.] 历史 合子草始载于《本草拾遗》:“蔓生岸傍,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主蛇咬,捣敷疮上。”《百草镜》载:“治疳积初起”。据其描述,即为现今的合子草无疑。 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短柔毛。 卷须2歧或单一。叶互生,心状戟形或披针状三角形,长3~12cm,宽2~8cm,边缘有疏锯齿或3~5浅裂。 花雌雄同株;雄花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雄蕊5,分离,花药1室;雌花单生、簇生或为腋生圆锥花序,上部为雄花,基部为少数雌花,子房1室,柱头3。蒴果近中部盖裂,果盖锥形。 种子2~4枚,黑色,有不规则雕纹。花果期7~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3卷,92页,图版29∶1-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或水边。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 朝鲜、日本、印度和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化学】: 种子含脂肪油25~29%,碳水化合物13.28%,灰分2.95%,粗纤维0.89%。 脂甩油为半干性,其中含固体脂肪酸12.78%[1]。 全草含达玛烷型三萜甙;合子草甙(拟)(Actinostemmosides)A,B,C,D,G,H[2,3]。 还有两个新的巴卡烷型(Baccharane)型三萜甙,被称作合子草甙(拟)E,F[4]。 (7) β-D-Gal-(1→2)-β-D-GLC H (8) β-D-Gal-(1→2)α-L-Ara OH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63 [2]Chem Pharm Bull 1987;35(2)∶553 [3]Chem Pharm Bull 1987;35(9)∶3870 [4]Chem Pharm Bull 1988;36(8)∶2772 。【药性】:性味 苦,寒。 《本草拾遗》:“有小毒。” 功效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 肾炎水肿,疳积,湿疹,疮疡肿毒,蛇咬伤。 ❶ 《本草拾遗》:“主蛇咬,捣敷疮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