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
官名。 掌管国家人民、土地、赋税及教化之事。西周正式设置,金文多写作“司土”。《周礼》六官中有“地官司徒”的记载,是一个管理农业和农业收入的职官系统。按《礼记·曲礼》所载,司徒大致有六个方面的属官:“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注曰:“府主藏六物之税者;……周则皆属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货,廾人也”。 司徒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征收和管理农牧林渔业赋税。春秋时晋国因国君僖侯名“司徒”,曾将司徒改称为“中军”。 秦代未置。 汉复置,西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以司徒行宰相之职。后代以司徒作为大官的加官。 清代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司徒一职常有变换,但都不离中央财政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