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名

《诗》迄于周,《离骚》迄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甿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而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录、乐府等题。除 《铙吹》、《横吹》、《郊祀》、《清商》等词在《乐志》者,其余《木兰》、《仲卿》、《四愁》、《七哀》之辈,亦未必尽播于管弦明矣。后之文人,达乐者少,不复如是配别,但遇兴纪题,往往兼以句读短长为歌、诗之异。(元稹《乐府古题序》)

《风俗通》: 凡琴曲,和乐而作者谓之畅,困忧而作者谓之操。今通呼曰操,非也。(曾慥《类说》卷三六)

昔人论歌辞,有有声有辞者,若《郊庙》乐章及《铙歌》等曲是也; 有有辞无声者,若后人之所述作,未必尽被于金石也。夫自周衰,采诗之官废,汉魏之世,歌咏杂兴。故本其命篇之义曰篇,因其立辞之意曰辞,体如行书曰行,述事本末曰引,悲如蛩螀曰吟,委曲尽情曰曲,放情长言曰歌,言通俚俗曰谣,感而发言曰叹,愤而不怒曰怨。虽其立名不同,然皆六义之余也。(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歌行》)

乐府命题,名称不一: 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 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 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 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 吁嗟慨歌,悲忧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又有以诗名者,以弄名者,以章名者,以度名者,以乐名者,以思名者,以愁名者。此编虽不悉载,然观所录,亦可触类而长之矣。(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乐府》)

和畅者曰畅,尧作《神人畅》是也; 立操曰操,舜作《思亲操》是也。(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

《珊瑚钩诗话》云:“猗裁迁抑,以扬永言,谓之歌; 步骤驰骋,斐然成章,谓之行。”兼此二者,谓之歌行,如古诗中《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 是也。感触事物,托于文章,谓之辞; 辞即词也。声音杂比,高下短长,谓之曲。品秩先后而推之而原之,谓之引,如《箜篌引》、《霹雳引》之类是也。煌然而成篇,谓之篇。章也者,顺理之名,断章之谓也。吁嗟慨想,悲忧愁思,谓之吟。长吟密咏,以寄其志,谓之咏。忧思深远,一唱三叹,变而不滞,谓之叹。古相和歌有《吟叹曲》,盖兼斯二者之能也,见徐伯臣 《乐府原》。非鼓非钟,徒歌谓之谣,始于《康衢》而流于俚俗者也。刺美风华,流而不迫,如风之动物,谓之风。幽忧愤悱,寓之比兴,谓之骚,始于灵均,而畅于宋玉、唐、景诸人者也。《七哀》、《八哀》 之类,本于 《哀时命》,流于 《哀江南》、《哀江头》 者也。幽思激切,谓之怨。拟“录别”之类,谓之拟。琴曲曰弄。凡此者,亦不尽七言也,五言、长短歌本无定则,非如元人词曲方按音律宫谱也。(郎廷槐 《师友诗传录》 述张笃庆语)

《炙录》 云: 歌、 行、 引本一曲尔, 一曲中有此三节:凡始发声谓之引; 引者,导引也。既引矣,其声稍放,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既行矣,于是声音遂纵,所谓歌也。唯一曲备三节,故引自引,行自行,歌自歌,其音节有缓急,而文义有终始,故不同也,正如大曲有入破、滚煞之类。今诗家分之,各自成曲,故谓之乐府,无复异制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卷一)

《扪虱新话》 云: 琴有古人之雅琴、颂琴。盖古之为琴,皆以歌乎诗,古之 《雅》《颂》,即今之琴操耳。舜 《南风歌》、楚《白云辞》本合歌舞,汉高帝《大风歌》、项王 《垓下歌》亦入琴曲,今琴家遂有《大风起》、《力拔山》操。文中子与杨素、苏琼、李德林语,归而援琴鼓《荡之什》,乃知其声至隋末犹存。(同上)

琴操,琴曲也。刘向 《别录》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不失其操也。”梁元帝《纂要》 曰:“琴曲有畅,有操,有引,有弄。”元稹《乐府古题序》 曰:“其在琴瑟者曰操、引。”《沧浪诗话》 曰:“古有《水仙操》、《别鹤操》。” (胡才甫 《诗体释例》)

元稹《乐府古题序》 谓行乃诗之一体。《白石诗说》 云:“体如行书曰行。”《诗体明辨》 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汉马援有《武溪深行》,当是行之最古者。《乐府》行甚多。(同上)

元稹《乐府古题序》 曰:“备曲度者谓之歌。”《白石诗说》曰:“放情曰歌。”《文章辨体》曰:“放情长言曰歌。”《诗体明辨》 曰:“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汉高祖有《大风歌》、《鸿鹄歌》,为歌之古者。(同上)

谣,徒声歌也。一说: 有章曲曰歌,无曰谣。《白石诗说》曰:“通乎俚俗曰谣。”《沧浪诗话》曰:“沈炯有 《独酌谣》,穆天子有《白云谣》,李白有《箜篌谣》。” (沧浪谓王昌龄有《箜篌谣》,盖误。昌龄所作,乃 《箜篌引》。) (同上)

元稹《乐府古题序》 以为吟者诗之一体。《白石诗说》曰:“悲如蛩螀曰吟。”《诗体明辨》 曰:“吁嗟慨歌,悲忧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 有 《白头吟》、《梁父吟》、《泰山吟》、《东武吟》等作。(同上)

词犹辞也。《文章辨体》 曰:“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汉武有《秋风辞》,《乐府》有《木兰辞》、《步虚辞》( 《步虚辞》起北周时),《太平御览》所引又有《古乐罩词》。(同上)

元稹《乐府古题序》 曰:“其在琴瑟者为操,为引。”《白石诗说》 曰:“载始末曰引。”《文章辨体》 曰:“述事本末曰引。”《诗体明辨》 曰:“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乐府·琴曲歌辞》有《思归引》、《霹雳引》、《天马引》、《走马引》、《飞龙引》。(同上)

与咏通。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咏者诗之一体。 三国时缪袭有 《蕙》, 《文选》 有 《五君》, 唐储光羲有 《群鸦咏》。(同上)

《白石诗说》 曰:“委曲尽情曰曲。”《诗体明辨》曰:“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有《乌栖曲》、《襄阳曲》、《大堤曲》,《杂曲歌辞》有《杂曲》、《古曲》等甚多。(同上)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篇亦诗之一体。《文章辨体》 曰:“本其名篇之义曰篇。”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远游篇》、《吁嗟篇》等作。按《沧浪诗话》谓《选》有《京洛篇》,今本无之,盖误。(同上)

《诗体明辨》 曰:“发歌曰唱。”《乐府·相和歌辞》有《气出唱》。(同上)

乐曲曰弄,亦诗之一体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江南弄》,有梁武帝、昭明太子以下数十首。(同上)

愁始于张衡 《四愁诗》。《乐府·杂曲歌词》 有 《独处愁》,他不多见。(同上)

《文章辨体》 曰:“感而发言曰叹。”《乐府·相和歌词·吟叹曲》有《昭君叹》、《楚妃叹》,《新乐府辞》有《古遗叹》、《陇上叹》及《橡媪叹》等篇。(同上)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 曰:“《七哀》始于汉末。《文选》有曹子建以下《七哀诗》 五首。向曰: 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又少陵集有《八哀》诗,盖悼王思礼等八人之辞也。(同上)

元稹《乐府古题序》 谓“怨”亦诗之一体。《文章辨体》曰:“愤而不怒曰怨。”《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 《长门怨》、《阿娇怨》、《婕妤怨》、《长信怨》、《蛾眉怨》、《玉阶怨》、《宫怨》、《杂怨》等六十余篇。《杂曲歌辞》有《寒夜怨》。《新乐府辞》有《湘弦怨》、《孤独怨》、《贪官怨》 等。(同上)

鲍照有 《岁暮悲》,李贺有《铜驼悲》,《乐府·新乐府辞》有元结《去乡悲》、皮日休《卒妻悲》。(同上)

徐干有 《室思》,李白有 《静夜思》,令狐楚有 《春闺思》,李贺有《房中思》。(同上)

乐府“乐”最多。《清商曲辞·西曲歌》有《石城乐》、《莫愁乐》、《估客乐》、《贾客乐》、《襄阳乐》、《江陵乐》、《共戏乐》、《平西乐》、《寻阳乐》、《寿阳乐》,《近代曲辞》有《上巳乐》、《思归乐》、《金殿乐》、《回波乐》、《圣明乐》等,不可枚举。(同上)

少陵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罗隐有《江南别》。(同上)

《乐府·杂曲歌辞》 有 《采莲讽》,孟郊有 《蜘蛛讽》 。(同上)

谚·犹谣也。《汉书》:“初,孝武之世,张汤、赵禹之属,修定法令,禁网寖密。宣帝时,廷尉史路温舒上书,引谚云云。” (同上)

《乐府·清商曲辞》有《采桑度》、《青阳度》,度之名不详。(同上)

题名tímíng

❶为留作纪念或予以表扬而写上姓名
 △ ~留念。
❷所题写的姓名或名称
 △ 碑石上的~。
❸标题
 △ 给诗写上~。

题名tímíng

❶ 〈动〉为表扬或纪念而写上姓名:金榜题名│题名留念。
❷ 〈名〉在表扬或纪念名单中写下的名字:扉页题名。
❸ 〈名〉题目的名称。

提名;题名

◉ 提名tí // mínɡ  在选举或评选前提出候选人或候选事物的名称。〈例〉班里有三个学生被~为三好学生/ 获得本年度优秀企业奖~的单位有十个/ 选举三好学生时我也被提了名。
◉ 题名tímínɡ 
❶(- // -)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例〉榜上~/ 内洞石壁上唐宋人~石刻很多/ 在英雄榜上题上了名。
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姓名。〈例〉畅销书上有作者的~/ 我珍藏着有外祖父的~的一本书。
题目的名称。〈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 看看报上的~,对内容便大致有了了解。〈近〉标题/ 题目。

题名

写上姓名。张籍《哭孟寂》:“曲江院里~处,十九人中最少年。”魏学洢《核舟记》:“其船背稍夷,则~其上。”(夷:平。)

科举考试考中

科举考试考中

登(登榜;登庸) 发(发科;发甲;高发;发科发甲)
科举中式:第名
科场登录:题名
参加科考被录取:预选 登科(登科甲;登科第;登科录)
科举考试合格:中式 中试 中元 中第中选 中榜 朱衣点头 朱衣点额头点朱衣
科举考试中元:夺标
乡试考中:中举 乡书 领解 折挂 登贤书 领乡荐
 乡贡、乡试中式:乡举
 乡试中了经魁:发魁
考中秀才:掇芹
考中秀才入学做生员:采芹
科考中试得官:丽龟
秋试考中:秋捷
同榜考中:同科
科考中的甲科:鼎科
京试考中:登龙(登龙门) 获隽 龙榜 龙虎榜
考试或科举殿试被录取:金榜题名 金榜高悬 金榜挂名 名标金榜 名题金榜 挂名金榜 黄榜标名
科举制乡试或会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魁荐
会试考中:探杏

☚ 考中   科考殿试考中 ☛

名称

名称

名(名字;名号;~物;~堂;地~;品~;简~;同~;重~;异~;译~;叫~;憎~) 称 号(呼~;代~;旗~;大~) 目(名目;品~;税~;题目)
名称是:叫(叫做;叫作) 称(称为;称作;简~) 谓(可谓;何~;自~) 曰(名曰) 谥(~之为) 是唤(~作;~做)
事物的名称:名号 物名
按一定次序编排供查考的事物名目:目(目录;品目;类~;编~;总~;子~)
总目:最目 最凡
大要和细目:凡目
繁多的名目或名目繁多:百品千条
物品的名称:品名
题目名称:题名
本名以外的名称:别称 别名 别号
原来的名称:旧名
专门的名称:颛名
总的名称:统称 总名 泛称
普通的名称:通名
通常的名称:通称 通号 通目
通俗的名称:俗称 俗名
简化的名称:简称 略称 省文
不同的名称:殊目 殊名
既定的名称:成名
美好的名称:美名 佳名 令名 美称 嘉称 嘉名 善名
高雅的名称:雅目
虚假的名称:虚称
名称或项目又多又杂:名目繁多
(事物的名字:名称)

另见:事物 物品 名字 称呼

☚ 名称   称号 ☛

题目

题目


题目的名称:题名
专门研究的题目:专题
考试的题目:考题 试题 问目 问头
冷僻的考题:偏题
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目
不易解答的题目:难题
说话写文章的主要题目:正题
题目的旨意:题旨 题意
切合题旨:切题 着题 贴题 肖题
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题位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题目)

☚ 问题   疑问 ☛

题写

题写

标写 标刺
题写诗句:题诗
题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题词 题辞高挥
在参观或游览地写下意见、感想等:留题
为留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名字:题名 标名 标目
 题写表字:制字
在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姓名:落款 款字
在书画上题名:款识 款志
在画面上题写诗文:题画
题写书籍杂志的封面:题署
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题签
 美称题签:玉题
 封缄题签:题封
题写匾额:题额 题匾 题榜
题写楹联:题柱
题写或张贴告示:标榜
题字于碑额:署额
把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材头上:题和
(书写:题写)

☚ 写字   抄写 ☛

题名

科举考试用语。指新及第进士的一项集体活动。始于唐。神龙时,新及第进士杏园宴后,集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题之,时称“雁塔题名”。若他日有为将相者,则改以朱色书之。后代因而仿之。宋题名始立碑于国子监,元、明、清均因之。参见“进士题名碑”。

题名

inscribe one’s name;autograp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