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亡 1922年因偶然机会在南亚次大陆哈拉巴地方,发现一个久已不为世人所知的古老文明,其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2300—前1750年。 因发掘地而称为哈拉巴文明,又因发掘的二百多遗址皆在印度河流域,又称印度河流域文明。据考古发掘,当时那里生产力发展水平已较高,进入了青铜时代,且已有文字(至今尚未释读成功)。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较发达。据苏美尔地区发现的有关文物,人们推测这时可能已与两河流域有了商业往来。 文化遗址中除最大的哈拉巴外,还有摩亨佐·达罗。其城市建筑已有很高水平,分为卫城和居民住宅区两部分。 摩亨佐·达罗的卫城建有高厚的城墙和防御塔楼。卫城中心有一大浴池,周围是一系列公共建筑物,有粮仓和会议厅。 居民区街道排列整齐,布局严整,呈东西或南北走向,或平行或直角交叉,转角处墙角均为半圆形。主要街道宽10米左右,有砖砌的排水沟。从住房情况看,贫穷悬殊,阶级对立明显。从城市的围墙和塔楼可知战争频繁。 可能这时已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了国家。关于哈拉巴文明的创造者至今众说纷纭,最流行的说法认为是达罗毗茶人创造。至于哈拉巴文明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突然毁灭的原因也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传统认为是由于雅利安人入侵(但时间衔接不上,雅利安入侵时间要晚得多),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天灾(旱灾、水灾、地震等),或内部的社会动乱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