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防辽战争基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防辽战争基地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改为清)政权,起兵反明。明为防辽筹措粮饷,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派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长庚为督饷大臣(亦称天津督饷大臣),专驻天津管理防辽军队粮饷。自此,增加大小文武官员百十人。李长庚整顿天津驻军、粮饷及军事运输,开辟天津沿渤海岸到辽东的海上防线。天启元年(1621)三月,毕自严任天津巡抚,在天津置水军,布战舰,备武器,增设海防诸营,训练军队。是时,明廷决定正式在天津设立巡抚,由毕自严任之。天启二年(1622)毕任督饷大臣,李邦华就任天津巡抚,李又调闽兵3000余人到津,后天津军队增至1万余人。山东、河南、淮扬、江浙、福建等地增援部队不断集中天津,再由海路或陆路赴辽作战。在天津还要设局制造兵器、车船等军需物资。一切差役,海船、兵船场工、海口押运,营防建造,屯政、开河、筑用等繁重劳役均由三卫军士负担,房屋与储运方面压力极大,军队调动和饷械转运异常频繁,衙门林立,费用浩大,天津成为防辽战争的兵站基地,使其经济中心地位显著提高,成为保卫京城的海疆重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